2007年隆冬,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镇一位牧民在自家羊圈里驱赶羊群。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初步统计,2007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543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达193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新华社记者 张 锰摄
新 疆
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讯 记者王新伟报道:在日前结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自治区党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提出了重点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西部地区前列的目标。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关锐捷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从四个方面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提升了棉花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现代畜牧业,提高林果业和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利用、信贷、运输、工商管理和进出口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的政策措施。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了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年投入资金在20亿元以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年投入在3亿元以上。2007年自治区本级财政(不含国有土地出让金、农村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直接支持农村的投入增量达到4.5亿元以上。
海 南
强化农业地位 优化产业结构
本报讯 记者苏琳 何伟报道: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强调,农业在海南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起到稳定社会和富裕农民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基础性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为综合载体,继续推进“三农”工作。
海南省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2007年,海南省农业增加值383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842元,同比增长18%。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原则,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科技、订单、绿色农业,农业经济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黑龙江
开展合作共建 确保粮食生产
本报讯 记者倪伟龄报道:隆冬时节,瑞雪如絮,黑龙江千里沃野披上了雪装,广袤的黑土地孕育着又一个丰收的希望。
开展合作与共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一年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黑龙江发挥农垦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农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以及森工林业、油田矿区等特色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县、区合作共建,推进农村经济一体化、现代化。目前,垦区等为当地农村代耕面积达1400万亩,推广良种面积1500万亩。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企业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现代农业的象征。2008年,北大荒公司基本发展思路是: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增收、增效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统筹优化,创新推进,大力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依托产业化优势,发挥优质、有机粮食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与效率。2008年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958.6万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901.3万亩,总产420万吨,建设优质水稻产业化基地150万亩,优质大麦产业化基地50万亩,有机大豆20万亩。
在北大荒公司等农业龙头示范企业的带动下,黑龙江省目前共完成整地面积11014万亩,其中深松整地面积4810.4万亩,为2008年春耕打下了良好基础。
河 南
加大支农力度 促进协调发展
本报讯 记者党涤寰、实习生李程报道:2008年,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作为省委、省政府承诺的、为人民群众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确保农业补贴资金高于2007年。
据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介绍,2007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达1039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河南省计划从2008年到2010年,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70%,对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的中低产田实施规模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0万亩以上,成为高标准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引领区。
在河南省重点扶持的24个产粮大县中,有15个县位于黄淮农区。黄淮农区一直是河南省传统的粮食主产区。位于黄淮农区的周口、信阳、商丘、驻马店四市,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人口占全省的1/3,但不少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凹地”。
为加快黄淮农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河南省计划自2008年起,将新增各种种粮补贴资金,一半以上用于黄淮四市;到2010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的县(市),全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集中50%以上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用于黄淮四市;全省新增“阳光工程”任务的70%以上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资金的50%以上用于黄淮四市;对带动黄淮四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作用大的项目给予扶持;从省百户重点企业中选择部分企业对黄淮四市企业对口帮扶,力争将黄淮四市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为加快黄淮四市城镇化,河南省在原定2006年至2008年每年扶持13个困难县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增加2亿元,执行到2010年,增加对黄淮四市的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资比例,支持这一地区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完善公路路网体系,加强骨干电网和电源项目建设,争取到2010年黄淮四市主要发展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河北清苑传统工业展新姿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李淑玲
如何让传统行业老树发新芽?河北省清苑县坚持用技术创新作为成长力,用拉长产业链条作为支撑力,从而把手拉葫芦、钻井机械、模合模板三大传统行业越做越精深。
清苑县传统特色行业手拉葫芦,先后经历手工维修、进件组装和独立生产三个阶段,但始终没有突破量小势微局面。为此该县组织了专门班子进行扶持,科学规划产业园区,从土地、资金、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引导,使企业发展到了300家,自主研发了电动葫芦、旋转电动葫芦、手扳葫芦、滑车等多种新产品,产量突破240万台,产品还远销到泰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3亿多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到全国同行业的70%以上,同时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该县白团乡有两个村的农民一直以桩孔钻井为主业。清苑县瞄准商机,把12家小作坊集中起来,规划建设了占地130亩的项目集中区,并成立了行业协会,协会负责监督产品质量,定期对钻井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市场知识培训;该县还在开设的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了清苑钻井机械网页,发布钻机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承揽工程。目前,两村共有800余户从事钻井服务业,80%的村民走进工厂成为熟练工人,每年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彩砖、彩瓦、压力砖的用途越来越广。清苑县阎庄乡村民瞅准时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这些建筑材料所必需的塑料模盒模板。但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市场信息,产品仅在小范围内销售。为此该县专门成立了模盒模板行业协会,开辟了加工区,实行集中生产,协会对内负责协调企业间关系,实行合理分工;对外统一进行产品宣传,统一销售价格。此举不仅使技术创新得到了保证,而且还使销售面有效扩大。2007年该行业产值比3年前增长了一倍以上,突破1.5亿元,市场份额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