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余晖再一次笼罩着双辽市王奔镇高产村。元宵节刚过,村庄还荡漾着浓浓的年味儿。缕缕炊烟在夕阳的斜射下袅袅升起,轻烟若雾,随风飘拂,一会儿工夫,清冷的空气里便多了一股烟火味和饭菜香。
村支书李洪印热情地邀请记者和几位村民去他家坐坐。刚打开家门,浓浓的米饭香气便扑面而来。“真香!”几位村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伴着诱人的饭菜香味,李洪印兴趣盎然地叙述起这香喷喷大米的来历。
王奔镇是双辽的水稻主产区,人多地少,土地金贵。高产村位于王奔镇最南端,全村550户农民,人均耕地3.3亩。当村支书的这些年,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李洪印和村民们养过牛、养过鸭、养过猪,可是,受饲料、技术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都没有坚持下来。
2012年秋天,镇党委将高产村和东岗村作为生态水稻种植产业试点,鼓励和帮助村屯采取合作化经营的模式,发展生态水稻种植产业。李洪印说:“发展生态农业,这个想法埋在心里很多年了,一直没有行动起来。这回有了镇党委的支持和鼓励,终于让我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李洪印便带领村干部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讲发展生态水稻种植产业的好处;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国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入股,带动农民以劳动力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双辽市水稻研究所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生态水稻种植技术。
李洪印满脸喜悦地说:“我们种植的品种是稻花香2号,出米率高,米质好,香味儿足。经过测算,去年每亩净收益可达6300元。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们都想加入合作社呢。”
接着,他又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常规方式种植水稻每亩产量是900-1000公斤,亩收益1500元左右;生态种植水稻每亩产量虽然只有450公斤,价格却要高出常规种植水稻5倍,亩收益高达6000元。“如果能通过有机大米的商标注册,价格还可翻倍,收益将更加可观。”他说,当地农民还编了这么一套嗑儿:“土地不变,产量减,价格增加,没风险,农民群众露笑脸。”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快乐的气息,那种喜悦就融入满桌的饭食菜肴中,就流动在村庄的袅袅炊烟里。
“品牌很重要,经验更重要,群众的信任与满意最重要。”镇党委书记陈延峰告诉记者,通过去年一年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水稻种植经验,农民对发展有机稻米种植产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镇党委和村委班子、合作社正在不断积极开拓市场,并努力申请有机大米注册商标。他信心满满地说:“去年,王奔镇11公顷生态水稻示范田收获水稻近5万公斤。今年,我们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吃上这碗香喷喷的‘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