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品 >
綦江区石磨碾出“黄金米” 树立有机品牌打造衡山大米新标杆
添加时间:2014-02-18 11:50    来源:未知点击:

  近日,重庆市横山镇新寨村上,刘照平正赶着老牛,碾着大米。曾经落寞不堪的刘照平,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横山镇著名的种粮大户。
  说起自己这几年的创业经历,年过五旬的刘照平连连感叹:太不容易!
  转战农村
  53岁的刘照平原本是个生意人,1996年,36岁的他带着一帮人,在湖南开了个砖厂,可没想到遇上洪灾,血本无归……
  3年后,他又带着2万元钱,准备做点小生意,可老天再一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2万元还没派上用场就被偷了。
  连连受挫,让刘照平感到心力交瘁。2001年,他终于决定把“根据地”从城市转向农村,回横山老家种水稻。
  “横山大米名声在外,而且农业风险小。”于是刘照平回家当起了农民,当即承包20多亩地种起了水稻。
  返璞归真
  虽然水稻种得顺风顺水,可让刘照平郁闷的是,大米没有特色,价格就上不去,也没有竞争力,这让刘照平心急如焚。
  2012年,刘照平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让横山大米重整旗鼓,重回人们的视线。
  “现在的人最关心自己吃得是否健康。”再三考虑后,刘照平决定走绿色有机路线,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天然绿色水稻。
  于是,2013年,刘照平一下子把水稻规模扩大到140余亩,不打农药,就在田间装上太阳能杀虫灯;不施化肥,只施农家肥。
  除了种植上“改革”外,刘照平在大米的后期加工上更是开始了返璞归真,开始采用最原始的技术来为稻谷剥壳。
  “机器打的米,经过了高温处理,会流失很多营养。”为了保留大米最多的营养,刘照平花费3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碾子,用传统的方式来加工稻谷,稻谷在碾盘和碾辊的反复挤压后,渐渐退去谷壳,露出白白的大米。
  没想到,这绿色的种植方式加上传统的加工方式,还真让刘照平的大米摇身一变,身价倍增,从以前的3元一斤一下子涨到了6元一斤。“2013年总收入预计突破20万。”刘照平掐指算了算。
  树立品牌
  虽然碾子米大受欢迎,但刘照平并不满足,因为他的目标是把碾子米打造成横山大米的“新标杆”,让横山大米回归名副其实的“横山贡米”。
  针对碾子米保存期相对较短,容易长虫的现象,刘照平想到了真空包装。
  “有了好开的‘衣服’,碾子米的竞争力就更强了。”刘照平说,包装后的碾子米能卖到8元多一斤。
  除此之外,刘照平还申请注册了‘施家山碾子米的商标,以及优质绿色认证,多管齐下,为碾子米建立起坚实的后盾。
  “明年我还将建3个碾米点,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同为横山大米的明天努力。”刘照平对于横山大米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