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泽头镇峰山村德丰农业有限公司的苹果基地,村民们正在将刚刚收获的苹果进行分拣装箱。记者 张虎林 摄
眼下,泽头镇峰山村德丰农业有限公司的“泽峰园”牌红富士苹果刚采摘完,就被来自北京、上海的客户预订一空,且一个售价就达三四十元钱,这都得益于该公司今年9月获得的绿色食品认证。11月22日,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今年新增的3个在内,全市“三品”认证基地达86个,拥有了“身份证”的农产品身价倍增。
当日上午,记者在德丰农业有限公司苹果基地里看到,仓库内堆放着一筐筐刚采摘的红富士苹果。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分拣、包装、装盒,一旁装好的上百盒苹果外包装上都印有“泽峰园”、“绿色食品”等标志。“这些苹果都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比普通模式种植的苹果要晚摘一个月左右。”该公司负责人谭业明告诉记者,虽然苹果晚摘会受到天气、市场等不利因素影响,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但是生产绿色食品追求的是品质。
记者注意到,该基地内不仅使用了灭虫灯、昆虫诱捕器、粘虫板等治理虫害,还在果树下种植了大量苜蓿草、三叶草。谭业明说,种植这些草是为了不使用灭草剂,通过生物防治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基地的苹果产量仅为普通果农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售价却能达到普通苹果的十几倍。”谭业明说,普通果园平均亩产六七千斤,直径80毫米以上的苹果售价为每斤三四元钱,而他们基地400余亩按照绿色食品等级标准打造的苹果园每亩产量不超过三千斤,但苹果却是论“个”卖。直径80毫米以上的每个售价为30元,直径85毫米至90毫米的每个售价45元。这些贴着“绿色食品”标志的苹果主要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定向销售,还未采摘就已预订一空。为保持果品的新鲜度,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包装,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与泽头镇峰山村德丰农业有限公司的“泽峰园”牌苹果一样,生产基地位于小观的威海万鑫畜牧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功申报了威海市首家有机食品梨并通过认证后,产品平均每斤售价提高5元以上,且供不应求。在今年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该公司一个近一斤重的有机梨,曾卖出100元的高价。
据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对于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意义重大。通过认证后,企业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加上今年新增的3个,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基地已达86个,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