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潭湖风景秀美壮丽,湖水清冽纯净。本次寻找“舌尖上的美味橘子”之旅,记者来到了上洋乡董岙村。出发前就听说,董岙村紧邻长潭湖,漫山遍野的橘子都是“喝”着长潭湖水长大的。既然如此,想必那里橘子的味道也一定与众不同吧。
一路上,半淹水下的红色水松,连绵起伏的金色麦浪,还有在马路当间儿“闲庭信步”,对汽车喇叭充耳不闻的农家土狗……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窗外风景对赶路的旅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慰藉。
就这样,我们边欣赏着秋日风光,边谈论着美味橘子,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已在眼前。“来来来,大家辛苦了,这些橘子都是我自己种的,快来尝尝味道如何。”记者一下车,就受到陈中友的热情“款待”。陈中友是谁?他是董岙村有名的种植大户,也是我们即将参观的橘园的主人。
见到期待已久的橘子,记者都顾不上客气,迫不及待尝了起来。
“哇,真甜,比我妈昨天买来的要好吃很多啊。”“嗯,真的是,跟我平常吃的还真不一样,平常的都没这个甜。”没一会,10多个橘子在大家的猛烈“围攻”下就全进了“五脏庙”。
“很好吃吧,我的橘子皮薄肉多、化渣性好,不糊口,吃起来特别甜。”陈中友说。
说到这里,想必读者们都已经流口水了,想知道如此美味的橘子究竟长在何处吧?别急,跟上脚步,马上带大家去看个究竟。
陈中友的橘园就在路边的山坡上,沿着石阶走上几步就到了。陈中友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了80亩的早熟“宫川”,又赶上橘子“大年”,能有10多万斤的收成。记者看到,眼前的橘树较矮小,差不多只有一个成年人这么高,伸手就能摘到枝头的橘子。
“这种橘树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矮,采摘起来特别方便。”陈中友说。
“咦,这个也是“宫川”吗?怎么个头这么大,跟刚才的不一样呢,看上去有点像槾橘。”记者突然从一棵树上发现了个“大家伙”。
陈中友介绍说,“宫川”橘子果型一般较小,单果重量在30—40克之间,之所以长出个头特别大的果,是因为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少,营养都被这一个吸收了,就大了许多。
“别看个头这么大,‘翻花’出来,吃里面的果肉,味道也是很棒的。”陈中友说。
这时,只见陈中友从枝头摘下一个橘子,剥开橘皮,取出里面的一瓣,又从裤兜里掏出一个长筒型的“怪东西”递给记者。
“是啥?怎么这么像单筒望远镜。”记者好奇地问。
“这是糖度计,用来测量橘子含糖量的。”
陈中友往测糖仪的一头滴了几滴橘子汁,盖上盖子,“现在往里面看看,糖度多少。”
记者拿起测糖仪用一只眼往里看,“嗯……13,13还要多一点。”
“那这个橘子糖度已经蛮高了,再来尝尝这个橘皮。”这时,陈中友突然把一片橘子皮递给记者。
“橘子皮怎么能吃?”记者直摇头。
“没事,可以吃,放心大胆地吃。”在陈中友的强烈推荐下,记者还是尝了一口,味道很不错。
董岙村的橘子之所以与众不同,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有关。黄岩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高平介绍说,当地橘园紧邻长潭水库,水汽足,空气比较潮湿,而橘树种于山坡之上,海拔相对较高,地下水位低,有利于果实在成熟期的糖分积累。另外,再过一阵子,橘农们会架起大棚,将橘树罩在棚内,既能防止雨水和病虫害,又可以延长采摘期,直到元旦都能吃到刚从枝头摘下的新鲜橘子。
置身橘园,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青山掩隐于朦胧的气雾之中若隐若现,万道金光洒向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微风轻拂,橘子的清香在空气弥漫。董岙,真是个美景与美味交相辉映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