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越来越贪婪,近年来,东海鱼类资源日益枯竭,以大黄鱼为例,1957年,浙江的大黄鱼年产量曾经达到近17万吨,但是最近的资料显示,2011年浙江捕捞的大黄鱼仅0.28万吨,仅为半个多世纪前的1/60。带鱼2009年22元元/公斤,2011年上涨为72元,价格五年涨了2.5倍,明年春节东海野生带鱼价格可能超过300元一斤。鱼类的营养级已从3.8降低到3.5,从具体鱼类来说,带鱼、小黄鱼、鳓鱼、马鲛鱼、大黄鱼等在逐步衰退,而营养级较低的鱼类在大量增加,如虾类、蟹类、墨鱼类等。鱼捕完了捕虾,虾捕完了,东海还剩下什么。
渔民不自律,对相关法规视而不见成主要原因
-鱼苗当饲料卖
相关规定:浙江省地标DB33规定,网目的最小内径为340毫米。
实际情况:台州筷子粗细的带鱼、硬币大小的鲳鱼都被捞上岸,被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或直接作为饲料,或加工成鱼粉,以一块一斤的价格低价出售。码头的渔船上挂着巨大的渔网,大多密如纱窗。
-外省渔船偷捕防不胜防
相关规定:禁渔期严禁捕鱼。
实际情况:因为缺少处罚措施,外省渔船几乎成了捕捞幼鱼的主力,甚至在禁渔期也来偷捕,直接破坏了东海的生态系统。而浙江的渔船,也常在禁渔期去外省偷捕。
-电脉冲捕鱼难禁
相关规定:《渔业法》明令禁止电鱼,可处以5万以下罚款,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
实际情况:四五十米长的钢管通进海里,一头一尾安上总共四台电脉冲,每台36伏,强大的电流甚至可电死人。
渔政监管力量薄弱难以起到威慑力
今年5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浙江省目前能真正执行海上任务的渔政船仅15艘,以2011年浙江捕捞船数量为例,平均每艘渔政船要管理1580艘捕捞船。
按照正常配置,每艘渔政船都要配备20多个船员,但是以台州为例,渔政船平均缺编一半,最少的渔政船只有3名执法人员。台州共6艘渔政船,最大一艘为300吨级,抗风等级9级,有时候甚至追不上渔船。
此外,渔业执法人员还常常受到暴力威胁,“他们会有铁棍和斧头,甚至不让你登船,把执法人员打伤。”台州市海洋渔业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吴军杰说。
东海排污量远超其他三大海域水质糟糕
根据最近一期《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东海有40%的近岸海域水质为劣四类,其中杭州湾海域水质极差。根据公报,2011年东海陆源性排污(包括入海河流排放与直排)超过2168.32万吨,而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排污量总和也不过4447.72,东海的排污量接近全国海域的一半。
同时,东海海水的富营养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了惨痛的代价。2012年东海区去年发现赤潮42起,其中有毒赤潮22起,累计影响面积约2515平方公里,造成当地渔业养殖海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
东海区近岸海域是我国赤潮灾害的多发频发区,2012年发现起数占全国近六成,近5年年均发现赤潮灾害45起,累计影响海域面积8074平方公里。
远洋作业危险日益加剧渔民不得不回到近海捕鱼
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力争首先制造“争议”,继而扩张海上权益等政策的出台,中国渔民的活动也随之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面临争议国家严酷执法的压力越来越严重。不少渔民为避免风险,不得不回近海作业,这也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萎缩。
解决东海无鱼尴尬应该采取多种手段
1)“重典”保护渔业资源除了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让现有的法规落到实处外,更应该提高的是渔民的违法成本以及完善如“灯光围捕”的法律漏洞。
2)解决“渔民”上岸后出路要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减少过度捕捞,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虽然目前浙江早在实行渔民上岸工程,但是由于没有其它技能,不少渔民上岸后又回到海洋。
3)加强保护宣传力度虽然东海渔业资源枯竭,但是就算在浙江沿海渔村也很难找到关于保护渔业资源的标语。无论是对渔民还是消费者,保护海洋资源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意识。
4)保护海洋环境是基础2011年约有1300万吨污染物排入东海,杭州湾是东海污染最严重的海域。国家海洋局检测结果显示,仅有一半入海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
更有各国支招:
美国:建世界最大保护区
日本:海底山脉增加鱼产量
西班牙:捕捞深度有限制
英国:颁发可持续鱼类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