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了解:在辽宁大连金州新区华家街道的牟家设施农业大区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大部分是来自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地的“外耕农”,如今,大棚越来越多,“外耕农”已达110多户,“外耕农”撑起2000亩设施蔬菜园区。
辽宁大连金州新区华家街道的牟家设施农业大区现有日光温室497栋,占地1673亩,年产蔬菜近万吨,特别小葱以年产6000多吨的数量占据地产小葱一半市场。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在此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3/4是“外耕农”,来自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地。
今年五十多岁的吉林公主岭人李品才是第一批到此种菜的人。据老李回忆,2006年,牟家村的这2000多亩土地,部分撂荒,部分种着玉米、白菜萝卜等大田作物。老李从当地农户手中租来土地,盖上蔬菜大棚,开始了“扎根生活”。如今,大棚越来越多,“外耕农”已达110多户。
同样是种地,为啥要外耕?老李说,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家乡地少人多,只适合种大田作物,在家种地不挣钱;而进城打工年龄偏大又没有专业技能。从事以蔬菜为主的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则既发挥农技所长又可算是“自己当老板”。
“外耕农”的到来,不仅使牟家村蔬菜大棚越建越多,也引起当地农户的“注意”。牟家村村民姜德本没事常常到园区里“溜达”,看到“外耕农”种菜一年纯收入可达六七万元,自己也动了心。2010年便在园区内投资建了两个大棚。尝到“甜头”的老姜去年又建1个大棚,年收入可达10万元。目前,已有30户华家街道当地的农户投资建起了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