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在下乡时经常遇到老百姓问这样的问题——“到底哪个品种好?”我所在的四川省丹棱县仅7个乡镇,常年种植水稻近12万亩,玉米3万亩。2013年共有24个经销商在该县种子管理站备案,登记在册的两杂种子就有200个品种。其中82个水稻品种,118个玉米品种。平均一个水稻品种覆盖面积不足1500亩,一个玉米品种覆盖面积仅250亩左右。
当前正值春耕用种时节,这么多的品种,叫农民如何作出准确的选择?
其实,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施肥、不同的管理,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只有采用最合理的种植技术,才能让每一个品种发挥出最大的增产潜力,良种加良法才能获得高产。
然而,对种子销售商而言,个个品牌都是宝,为了销售利润,少数人甚至把一些本来不是很好的品种推荐给了农民,有的明明是一样的品种,却卖出不一样的价钱,农民无法辨别真假;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仅凭肉眼也不一定能辨别真假,绝大部分地方基层农业技术部门设备不足,经费有限,难以进行品种的真实性鉴定。
笔者呼吁,良种推广必须以增产增收为根本,既要便于基层农技人员鉴别,更要利于农民在生产中选购使用,而不能搞得像“天女散花”,让农民选种用种雾影重重。
四川省丹棱县种子管理站站长 刘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