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大鳞鲃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
该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刻苦攻关,完成了野生大鳞鲃引进、驯化,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成功实现了大鳞鲃的培育、驯养和全人工繁殖,为我国开发了一个耐盐碱鱼类增养殖重要品种。针对大鳞鲃生物学特性,开展了性腺发育、繁殖、胚胎发育、摄食、生长和抗逆能力等研究,制定了大苗种繁殖和养殖的操作技术规程,保存5龄以上人工养殖亲鱼800余尾,年生产鱼苗能力达到100万尾~150万尾。2009年至2012年期间推广到黑龙江、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现已成为当地的一个优良养殖品种。
大鳞鲃,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该鱼不仅耐盐碱性高,生长速度较快,而且肉质鲜美,在淡、半咸水均能生存,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20公斤,是欧亚盐碱水域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为了发挥大鳞鲃种质优势,加快我国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首次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研究内容系统,成果实用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