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标志性活动总结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12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工作成效与经验,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书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书民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一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指出,一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挖掘稻田综合种养潜力;二要把握规律,继续创新和完善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三要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组织化程度;四要加强宣传,营造稻田综合种养工作良好氛围。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对新技术模式进行总结提升,并组织制定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按照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技术模式,探索出了多种养殖模式。稻—虾(蟹、鳖)“连作+共作”模式(连环模式),“池塘种稻”模式,埂、沟、面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确保了水稻稳产增产,又保证了水稻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带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统计,2012年承担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的10个省(区)共建立核心示范区36个,面积16345亩,建立核心示范户932户,培训技术骨干6500人次,建立14个专业合作社,辐射面积达250万亩,优化和集成稻田综合种养模式18个,超额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任务。10个省(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亩均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
来自农业部渔业局、农业部科教司、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各省渔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