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想“邪招”
2006年4月28日,圣泉山景区正式对外营业。虽说当时京郊的乡村旅游市场正值黄金期,但对于刚刚开业,没有名气,无人为津的圣泉山景区来说,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一位老员工回忆说:当初日接待最少时,一天只来两三个游客。说起当时是情景,景区总经理赫首君至今难以忘怀。他坦诚地说:“当时我们的景区确实让人家不上眼。就景区资源而言,我们是山不险、树不奇,交通也不便啊。”
作为一个村办景区,建设的初衷无疑是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可面对眼前这情景,别说增收,就是维持下去也很难。那阵子,作为总经理的赫首君心急如焚。
面对眼前的一切,赫首君带领一班人走出去、请进来,寻良方、破难题。先是找业界人士支招、后又组织人力到外地学习,接下来便是在旅游“内容”上搞创新,在营销“形式”上求突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渐渐使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首先要在增加门票的附加值上下功夫。于是,赫首君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就是动员附近村民提供农家饭给游客,让游客免费进餐,然后由景区去结账。起初,这个想法不但没多少人同意,甚至有人说:“还没赚钱,就往里搭钱,真成了赔本转吆喝了,是不是他脑袋有问题啊?”
让赫首君心里有一丝宽慰的是,经过层层动员,还是涌现了十几个肯于“吃螃蟹”的民俗户乐意跟他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