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邳州市八路镇刘集村的鲜切花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花卉。
“春季有港上镇的草莓采摘,夏天可到新河镇品尝瓜果蔬鲜,八路镇的鲜切花和炮车镇的百年板栗是秋天的主打牌,天冷了我们还有土山镇和仪堂镇的食用菌基地。”说起当地一年四季的生态农业,江苏邳州市农委绿化造林科负责人孔祥勇如数家珍。
这些特色农产品分属于邳州市不同的农业产业园区,像草莓产自港上镇的草莓农业产业园,鲜切花来自八路镇的鲜切花农业产业园……据了解,这样的农业产业园邳州全市有42个之多,它们串珠成链,在邳州180万亩有效耕地上串成了一条集高效农业生产、生态乡村旅游、农产品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走廊。
近些年,邳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突出位置,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田园城市,尤其在生态农业上打牢基础,持续发力,迸发出了生态经济的活力。邳州市委书记王强表示:“农村大地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农村工作是大有作为的舞台,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是邳州走出去的一张名片。”而当地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也受到了江苏省委高层的充分肯定。
生态农业大行其道
在邳州24个乡镇中,港上镇是出了名的“无粮镇”
“全镇17个行政村,5.3万亩耕地,3万多亩种银杏,其余种草莓。”港上镇镇长潘作农介绍,他们这里有苏北地区最大的草莓种植园区,还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农品基地”,年产值达6亿元。
站在后湖村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二层楼高的观景平台上,目力所极是一望无际的温室大棚。眼下,虽已过了草莓的收获季,整个园区依然散发着浓浓的草莓香味。2005年,前湖村的王克江从上海返乡创业,首先建起6个设施大棚种植草莓一举成功,次年即开始在全镇推广设施草莓种植,到了第三年,包括前湖村、后湖村等在内的6个村草莓大棚就发展到了1000多个3000多亩。
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目前港上镇草莓核心种植园区的面积达1.5万亩。与港上镇不同,八路镇刘集村超过3000亩大棚下种的是直接出口国外的鲜切花。该镇鲜切花园区的曹衍正2009年创办了这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鲜切花生产基地,2012年其公司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曹衍正介绍,公司目前建有各式温室大棚50多万平米,种植的主打品种是七个不同品种的菊花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年最小供货量800万枝以上,非洲菊年供货超3000万株。”他们还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子的鲜切花种植。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万亩蔬菜产业园、万亩葡萄产业园等。”孔祥勇告诉记者,包括港上镇和新河镇的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在内,邳州市万亩以上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园区有10个,包括30个千亩日光温室基地和工厂化食用菌基地在内,邳州的农业产业园区总数达到42个,土地有效利用规模突破了20万亩。
目前,邳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南菜北林西蒜东果”以及山区林下养殖的生态农业格局。那么,这种绿色经济的效益如何?港上镇草莓种植户王文清的记帐本上是这样写的:2014年3亩草莓卖了4.5万元,去除各种费用后纯收入3.1万元。曹衍正也告诉记者,去年受国际汇率波动影响,出口数量虽有所下降,依然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出口创汇额,亩均纯利润在5万元左右,“比传统的粮食种植收益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