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业创新 >
江西省贯彻十八大精神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添加时间:2013-03-18 15:53    来源:点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江西省坚决贯彻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结构显著改善。2012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历史,达到7828.136元,同比增长13.6%,实现“九连快”。一些新农村点的农民收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庭院经济蓬勃兴起,家庭种养收益大增。

  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显著改善。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特别是饮食结构得到改善,肉、禽、蛋、奶等消费支出较快增长,逐步向营养型发展。同时,农民在物质消费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对文教娱乐等精神追求也逐步增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全体农村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改善。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改变了农民过去小病不愿治、大病治不起的困难局面,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状况。

  农民新房面积不断增加,生活环境显著改善。2012年,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政府直接投资达64亿元,造林绿化资金投入近110亿元。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排排砖瓦房、一幢幢新楼群拔地而起,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西省的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惠民富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出实招、求实效,既要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也要切实解决好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既要搞好基础的公共设施建设,也要搞好配套公共设施建设,避免少数建设点只注重农民住房及道路建设等主体工程建设,而忽视供水、排污、卫生、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小学、幼托、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附属公共设施的建设。

  加大建管并举力度。新农村建设既要重视建设,也要重视管理。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与维护,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关键还要搞活经济。就江西省来说,必须创新思路,开拓新途径。一是走“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之路。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某一产业或产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二是走绿色发展的经营之路。大力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并形成规模,打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走深度加工的增值之路。引进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对农副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四是走股份合作的市场之路。支持乡镇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鼓励当地农民入股,进行股份制合作,促进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加强政策激励。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综合利用率,对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能源、交通等专项资金,应由县一级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变分散式投入为捆绑式投入,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坚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带动,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农民增收项目;凝聚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拓宽参与途径和方式,引导人力、智力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引导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夯实文化基础。不仅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而且要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镇文化站、村庄文化活动室,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