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插秧季,广袤的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机奔腾、农民忙碌的场景。在双阳区平湖街道杨家村4社,“老稻农”陈宝会却早已插完自家的10公顷水田,气定神闲地站在田边,一边吸着烟,一边查看缓苗情况。
陈宝会今年67岁,50年前就开始种水稻,是名副其实的“老稻农”。往年,他和老伴儿都是手工插秧,每年都得忙半个来月,累得直不起腰。
老陈说,今年“五一”前气温较高,稻苗长得快,可过了“五一”,该插秧的时候,气温却迟迟上不来。眼看着稻苗一天天长高,稻农干着急。“要是勉强下田吧,水凉,人受不了,稻苗体格也弱,成活率不会太高。”
幸好老陈今年采用了一种新的育苗和插秧技术,名叫“稀播机插”。据老陈介绍,传统的抛秧盘育苗靠人工播种,播种密度不一,稻苗质量参差不齐。而“稀播育苗技术”采用专业播种机播种,不仅速度快,而且可实现精量播种,“你想让它撒两颗,它就撒两颗,量准、营养均匀、稻苗素质好还省种。和去年相比,我家一垧地最少能省五十斤稻种。”
为了证明稻苗质量好,老陈穿靴下田,轻轻拔起一株稻苗,为记者讲解起来。“别人家的苗子都是圆根的,我家的苗子都是扁根儿的。这样的稻苗体格好、缓苗快、成熟早、产量高,少说也得比去年增产15%。你看,都开始分蘖了。”
除了育苗插秧新技术,老陈还向笔者提到了配套使用的农机。一种是打浆机,这种农机一次下田,可实现灭茬、平整一次成型,节省了耙地环节;另一种是插秧机,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今年我家6天就插完了10垧地,比去年少用了三四天。”
据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科科长刘庆臣介绍,水稻“稀播机插”是省市农业部门今年春天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并在双阳区平湖街道杨家村建设了20公顷示范田。与抛秧盘育苗相比,稀播育苗技术可实现精量播种,培育出来的稻苗素质好、缓苗快、成熟早,在与之配套的播种机、打浆机和插秧机协助下,从播种、育苗、打浆到插秧,可实现全程标准化、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