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提标上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民生工作亮点纷呈……今年,长安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三带三园八基地”总体规划,围绕“抓项目、建园区、创亮点、求突破”的发展重点,努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全面打造精品农业项目,持续加大民生扶贫开发,大幅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区域绿色经济实现全速腾飞。
五大优势产业提速发展
在扎实推进“三带三园八基地”建设中,长安区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发展规模,一年来,集中建设了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秦岭花卉园等18个重点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5亿元。目前,王莽生态农业观光园基本建成,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加快建设,彰显现代农业特色的“U”型核心区初具雏形;同时,以“5510”工程为统领,加快推进重点基地和园区建设,全区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4座、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设施农业8700亩,“三带三园八基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6万亩,总产达到35.7万吨,粮食生产连续十年获得丰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动面积达30万亩。投资1亿元,完成1.6万亩高产田、3个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方、3个万亩片建设任务,“五统一”高产创建技术得到推广,粮食单产得到提高。全区土地托管面积达到5.8万亩。运用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形式,发展规模化生产,将设施蔬菜打造成为长安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投资8633万元,完成东部、西部设施蔬菜土地流转6300亩,补增设施蔬菜5600亩,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8万吨。
休闲农业收入达5.5亿元
为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农业环境,长安区以休闲农家乐、万亩花卉、百里果林带和现代农业园区为建设重点,先后举办了长安草莓、王莽鲜桃、大兆西瓜、滦镇葡萄、长安花卉宣传推介会,极大提升了长安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全年休闲农业实现收入5.5亿元,接待游客380万人次。
休闲农家提升改造,品牌文化淌金流银。投资1.2亿元,对“九大农家”房屋立面、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和文化品牌进行了提升改造,举办了全省休闲农家质量提升千户培训启动仪式,对梨园坪、上王、太乙等6个村农家乐进行专项整治和服务培训。目前,全区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438户,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
花卉产业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竞相入驻。完成投资2.59万元。新引进花卉企业3家,总数达到9家,园区面积扩大到2600亩,累计建成智能温室5万平方米,组培中心建成并正常运行。长安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高档花卉生产基地。
农业观光档次提升,园区建设实现规模。秦岭北麓科技示范园累计达到17家,完成投资10亿元,智能温室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休闲观光为特色的秦岭北麓科技示范园展示区。相继涌现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休闲农业园区10个。
农特产品加工销售,成为长安品牌产业。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06亿元,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今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9个,优化农产品包装10个,申报无公害一体化认证10个,绿色产品4个,“春蕾”牌葡萄和“大兆”牌瓜菜喜获“后稷奖”。
1.29万名群众越过贫困线
围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长安区采取低保兜底、干部包户、危房改造、部门帮扶、企业帮扶、移民搬迁等八项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为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区农业部门设置了专职副主任、组建了扶贫综合科和扶贫项目科,充实了工作人员,组织全区3237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走进农户,带着神圣的职责去帮扶,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帮扶,带着惠农政策去帮扶,带着资金和项目去帮扶,带着智力和技术去帮扶,为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109.7万元,扶持群众种植养殖,帮助群众解决就医、低保、住房、生活等实际困难753件,使被帮扶的1.29万名群众人均收入全部越过3000元。同时,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启动了秦岭北麓7个山区村、10个地质灾害村移民搬迁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五台街道石砭峪社区、大兆街道移民搬迁社区、砲里街道古沟社区、魏寨街道耶柿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拉开。启动滦镇泉子头村、鸣犊将军庙村等7个省级整村推进项目,帮助500户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此外,还为全区7887名绝对贫困人口中的4480名群众办理了农村低保,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