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业创新 >
广西实施"畅通工程" 村道硬化率为我国西部第一
添加时间:2013-01-22 16:13    来源:点击:

  新年伊始,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农民出门比过去方便多了:每个村(建制村)都像城里通了公交车,山里农民投币两三元就能进城入市,持学生卡和月票还有打折优惠。

  这是我区实施“为民办实事千村公路通畅工程”的新鲜事。该工程将实施4年,旨在让村村“出有车”。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潘巍1月8日说,2012年已首战告捷,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5610公里,使村通沥青(水泥)路由67.3%提到74.3%,跃上我国西部第一。

  政经杠杆聚力攻坚

  年通千村四年全通

  桂东南的博白农民,自愿出一半资金建设通村公路。钦北区塘败村将集体林木收入的30万元全部用于建设通村水泥路。

  桂西北的罗城群众,为修怀群至果敢通村水泥路,无偿提供了65亩建设用地。

  如今的八桂大地,农村公路建设再也不是交通部门单打独斗。

  要致富,先修路。有1.43万个村的广西,农民出行难一直让领导很闹心,到2011年底仍有近4700个村不通沥青(水泥)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于是,实施“千村公路通畅工程”,纳入了2012年度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以上,让千村通沥青(水泥)路,“十二五”要完成200亿元投资,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

  为此,自治区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和以公共财政杠杆撬动等办法,将农村公路建设变为多层级、多部门、多单位、全社会通力合作的“集体”作战。

  去年初,自治区交通部门与各市政府签订了2012年交通建设责任书,激发各地热情。

  自治区政府首先及时配套到位数以亿计的财政资金。

  各市县一呼百应。其中北海市提出了力争提前3年,于2012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河池市各县市区纷纷把通村水泥路建设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其中东兰县2012年就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500万元。

  钦州市以奖代补,拿出6000万元财政,视路况以每公里奖5万-33万元不等,激励建设通村水泥路。

  率先村村通水泥路的贵港市港南区,明确各村要修水泥路,要先负责组织路基、涵洞施工和征地拆迁工作,负责按每公里5至6万元标准筹集路面建设资金。于是,八塘镇振新村干部带头集资,不到20天就筹得41万元;湛江镇同安村老板温伟钦捐资10万元。新塘乡建3条水泥村道,被占用地农户无人提出补偿。

  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很快突破50亿元,比2011年多了5亿多元。

  建养并举有路必养

  多种养护确保畅通

  建是基础,养是保证。只建不养也难畅通。于是,全区上下树立“有路必养,管必到位”的理念,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力争2012年农村公路列养率由85%提到90%以上,到2014年达100%。

  桂林市率先推行农村公路标准化管理责任制。灵川县投入17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兴安投入530万元进行农村公路标准化建管工作。桂林市很快实行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化项目129个634公里,养护标准化项目31个2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