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业创新 >
现代农业绽放常熟“东大门”
添加时间:2012-11-14 09:04    来源:未知点击:

  尽管11月的常熟冬意渐起,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然生机盎然。自动化的钢结构大棚内,各类食用菌菇在保温避光环境中伸展菌丝,而草莓已开出白色小花,先进滴灌技术确保植株获取适量水分。引领发展的规划先行,政府持续有力的经济支持,农业技术部门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共同推动碧溪新区现代农业朝着标准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道路不断前行,“两翼一轴”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常熟“东大门”初具形态。
  【重前瞻】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碧溪新区现有农业耕地面积5万亩,其中蔬菜年种植面积达2.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近一半,全区超过40%的蔬菜产量面向海外市场,年出口量达2万多吨。葡萄、草莓等果品种植生产面积也已达到1500多亩。按照区域定位和现代农业的功能要求,碧溪新区于2010年委托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未来农业研究所规划完成《常熟市碧溪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区域划分为现代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经济林果三大产业重点。
  “我们注重规划引领作用,在确定东、西、南区域发展格局后,开发区和碧溪新区已对照规划,连续3年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各片区项目建设,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已初步实现。”碧溪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健介绍。东部东张片区以发展蔬菜产业为主,重点加快推进东张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南部碧溪片区以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为主,着重发展水果和绿化苗木;西部浒浦片区则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目前,该区域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已通过规划论证,基础建设已全面启动。
  【抓示范】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如今,东、南、西“两翼一轴”的碧溪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浮出水面,其中东部示范园区的先行发展,为这一格局奠定了扎实的平台基础,也使农业园区和基地的示范效应得以持续放大。目前,投入6000多万元先期启动的东部片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期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中。3500亩节水灌溉建成投用,30000平方米连栋大棚、600亩单栋大棚搭建完成。同时,园区围绕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园区还依托农业部、省市各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在蔬菜栽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建立高新技术转化、人才培养教育以及农业科技创业平台。今年4月27日,园区被省农委、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评定为省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并被市政府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出口蔬菜产业基地。
  【富百姓】
  推动规模合作经营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碧溪新区鼓励支持以村为经营主体单位发展村级农场,通过各类奖励措施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覆盖面,以各类合作组织为依托,打造高效农业平台。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之初,3500亩用地均通过合并流转新闸、横塘两村土地所得,农民每年可获得800元一亩的补贴,现在,这一片区70%的土地已实现产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土地产出率获得提高,农民的股金、租金、薪金等收入也不断增加,村级财力得以壮大。“合作社建起来后,既改善了村容环境,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营收益较传统模式提高了50%以上。”横塘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祖学介绍道。
  通过在企业与农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等主体之间探索建立多元方式并存的利益联结机制,越来越多村民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据横塘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介绍:“土地入股后我们每亩地一年可以拿到500元到1000元收入,成立合作社后,村里老人也能来打工,一年还能收入近万元,不再担心不会种地或者菜卖不出去。”如今,拥有常熟唯一出口蔬菜基地的碧溪,正依托2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家农地股份合作社、24家社区股份合作社,以及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新区蔬菜基地生产和建设,不断扩大出口蔬菜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