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地制宜 抗击干旱
添加时间:2013-05-31 14:45 来源:点击:次
本报记者 马玉 吴晋斌
“去年冬天没有下雪,开春雨水又少,麦苗都开始蔫了,今年的麦苗又遭罪了。”近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郭店镇郭店村农民杜爱民在地头指着麦苗对记者说。
杜爱民的焦虑其实是山西麦农共同面临的一个困境。
山西省农业厅农技推广站主任董方红介绍说:“今年旱情严重,旱地小麦部分田块出现萎苗和死苗,旱、虚、薄是造成旱地小麦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干旱也造成了水地小麦发育受阻,主要表现为苗小,根少。”
董方红说,影响今年麦情的因素不仅是气候,还在于受旱地区翘墟失墒,耙耱、镇压等保墒措施不到位,加重了干旱程度。
为此,山西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抗旱工作:安排1000万元用于小麦主产区泵站和水利工程维修;安排3000万元,实施高扬程灌区农田灌溉补贴,确保每立方米灌溉用水降低到0.25元;并对水泵等抗旱农机实施约30%的补贴,以确保受旱麦田得到及时灌溉。
3月底,山西省农业厅派出7个调查组分赴地方督查抗旱工作,并组织开展百名专家万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因地制宜制定抗旱技术方案,科学指导抗旱工作。目前,山西省冬小麦已春浇333余万亩,耙耱、镇压、中耕450余万亩,追肥170余万亩。
山西“十年九旱”,如何积极应对?董方红说,山西15万亩已覆盖地膜的麦田,苗情较好,这表明麦田地膜覆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山西干旱的顽疾。因此董方红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小麦地膜技术补贴力度,提高农民使用这一技术的积极性,确保干旱区小麦丰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