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家庭农场被寄予厚望 法律地位亟待确认
添加时间:2013-03-06 12:45    来源:点击:
   家庭农场 “法定身份”亟待确认 

  由于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培育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安徽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概念后,不少地方符合条件的一家家“准农场”排队等待身份认定。

  家庭农场被寄予厚望 

  在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塘埂村口,“家庭农场”经营户王文桃从大棚基地出来,到塘边喂鹅。王文桃通过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得了500亩地经营家庭农场,主营秧苗培育,兼营养殖。规模经营后,农场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

  同样在安徽省,因为没有“农场牌照”,长丰县罗塘乡梅元村村民陈军正在“打官司”。自2002年开始,他承包了村里2000亩土地种麦子,承包合同期到2017年。但在2013年1月10日上午,他家500亩麦苗被人为破坏,原因是村委换届时,村民反映没有收到2012年承包费。而陈军是因为2012年收成不好,只欠了村委会一小部分承包款,毁苗是因为村委会想收回承包地。目前,该纠纷已经正式立案。

  在陈军看来,单纯大田作物种植的自然风险在加大,家庭农场规模不大、获利不高加剧了这种风险。

  在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趋势,在当下规模经营形式中,因工商资本下乡“务农”被套上了套子,以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成效有限。目前,家庭农场正被寄予厚望,扶持家庭农场不仅事关 “一号文件”的落实,更事关现代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