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典型经验 >
菜篮果篮编织“美丽广西” 平价菜俏销特色果崛起
添加时间:2013-04-09 13:52    来源:未知点击:

  “这段时间,蔬菜便宜,我买了4种,才花了5元。”4月2日,家住南宁青秀区祥宾路的刘阿姨说,春节过后,她明显感到果蔬价格便宜了不少。2012年,广西果蔬总产量3331万吨,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日渐充盈。
  平价菜俏销 菜场分布多
  4月2日一大早,56岁的刘女士拉着小拖车上了公交车,去五里亭菜市买菜。“韭菜和番茄是1.6元一公斤,萝卜1元一公斤,芥菜、黄瓜、生菜都 是3元一公斤。”问价后,她买了韭菜、黄瓜、生菜和西洋菜,总计花费不过5元。随后,她来到猪肉摊,得知前腿肉每公斤18元,就爽快地买了一大块。
  刘女士说,她只有集中采购时才去规模大一些的菜场,其实小区外就有多家小菜市,附近好几家超市也有平价菜专柜,政府部门还在市区多处设立蔬菜直销车,不需走远路,就可以买到各种蔬果。
  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摊位,让卖菜人老覃见证了20年“菜篮子”变化。1993年,他在淡村菜市租了一个摊位,那时每天只能批到十来个品种的蔬菜,一天销售量仅有50公斤左右。现在,摊位上的蔬菜品种翻了好几倍,日销量达500公斤。
  淡村市场是南宁较大的菜市场。淡村商贸城办公室主任梁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淡村菜市各类摊位超过2000个,涵盖了蔬菜、水产、豆制品、鲜蛋、鲜肉批零业务,同时经营各种南北货、海鲜制品等,商品达上千种。
  安全可追溯 科研出美味
  2012年,广西蔬菜产量2300多万吨,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仅仅把‘菜篮子’装满还不够,我们还要让‘菜篮子’更精细、更安全。”自治区农业厅市场处副调研员黄建林告诉记者,广西一直注重抓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产品生产,“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还把“卖菜难”纳入政绩考核,这在全国省份中也不多见。
  广西众多蔬果基地、农产品公司的科研发展进展迅速。广西普乐福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曦透露,2012年6月,该公司从加拿大引进600多头“洋八戒”,目前,这批原种猪已在当地“喜结连理”繁衍后代,杂交猪的后代瘦肉率更高,而且营养价值更高,肉的品质更细腻。
  “菜篮子”除了品种多,更重要的是安全。近日,田阳县田州镇兴城番茄村的地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潘玉新小心地从圣女果样本中取样, 不一会儿,试纸变成了蓝色。“这说明样本的有机磷和氨基钾酸酯残留量合格。”她解释说,在蔬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工作人员会主动下到地头进行抽检,从源头上 保障“菜篮子”安全可靠。
  进口果亲民 特色果崛起
  十几年前,南宁市民对山竹、榴莲、红毛丹等进口水果还比较陌生,想要尝尝鲜,也只能去超市里高价买一两个尝尝。但是现在,这些水果已经放下身 段,出现在街头果摊和农贸市场里。4月2日,在淡村菜市,记者见到泰国的山竹、芒果,越南的火龙果,美国蛇果和黑布林都摆在摊位上销售,价格也一路亲民。
  数据显示,2012年,广西水果产量1031万吨,除了传统水果香蕉、柑橘、葡萄、芒果等,一些特色水果如冬葡萄、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发展也异常迅速,新种面积约20万亩,平均增幅达35%。
  谈及此事,自治区水果总站总农艺师梁侠在欣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感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时,量大价低的东盟水果进入国门,市场一度被挤 占。”他说,为应对压力,广西的水果科研人员开始研发引进水果新品种。现在,广西除了一些纯热带水果尚不能种植外,特色水果已异军突起,不仅避开了与东盟 国家的同质化竞争,增加了收入,还丰富了水果市场。
  “前不久,广西水果科研人员培育出新品种的油梨和橙子,即将可以大规模推广种植。”梁侠透露,科研人员已经能精细化到可以控制水果细微的口感。 比如,以前人们普遍爱吃甜味的橘子,但现在随着口味的多样化,酸甜口感更受欢迎。为此,科研人员已经将一些甜味橘子的基因封存到基因库,转而开发研究更多 具有酸甜口感的橘子,让市民吃得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