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王戎评李》的故事,讲的是王戎小时候与伙伴们玩,路边看到一棵李树,在大家争相攀折的时候,王戎却不动。问原因,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有一年我去一个肉牛养殖场考察,看了一圈后直言不讳,赔得不轻;企业负责人也直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大。于是我便想到了王戎这个故事,以后经常讲给想要投资肉牛产业的朋友,希望大家在投资的时候考虑一下,为什么大家都想到了牛肉有市场,却很少有大投资到肉牛产业中去,说明这个产业也像那棵李树,是“苦”的。否则,大名鼎鼎的高盛要养猪,网易的丁磊要养猪,武钢这样的大型工业企业也要养猪,也有听说某些大企业搞了奶牛场,而很少听见哪个大企业去养肉牛。套用流行的网络词来表述,则元芳肯定说,“大人,此事定有蹊跷!”
蹊跷何在?一问农民便可知。我的老家过去黄牛多得很,这些年却一头牛也难见,根本还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对于传统的农村家庭来说,牛的作用是畜力,为了耕地而养牛。到了机械化普及的时候,牛的作用消失了,只能转作肉用,要肉用便是商业养殖,要拿效益说话,如果牛肉的价格不足以支撑肉牛的养殖,则农民肯定会卖掉牛。在牛肉价格飞涨之前的相当长时段里,农民养一头肉牛的年效益大约为1000元,可谓既辛苦又不挣钱,谁愿去养。更重要的是,牛是吃草的,饲料只能是搭配。机械化导致牛的饲料供应也成了问题,机械收获的小麦秸秆需要专门碾压牛才能食用;玉米秸秆则需要建专门的青贮设施。种种比较之下,平原的农民基本放弃了肉牛的养殖,要么打工要么养猪养鸡了。所以,现在的肉牛基本在丘陵山区,满山都能放牛,只要冬季搭配一点饲料即可,养殖成本极低;养牛的人也基本是农村的“爷爷”们,养牛一年挣点零花钱,算是老有所用、老有所养了。
那么一般的企业为什么不养肉牛?一句话,无法实现工业化,更没有效益可言。在畜牧行业,凡是工业化程度高的,一定是资本竞争激烈的。猪、鸡行业已经基本工业化,而且周转率高,肉鸡两个月周转一次,生猪半年周转一次。可以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有资本想投入猪鸡行业,马上就有配套的工程设计公司、饲料配送公司、仔猪繁育公司、饲喂机械公司、兽药公司、屠宰公司找上来,只要选好地,钱给足,能像深圳速度一样建厂投产。而且,猪鸡行业的利润因为过度竞争,已经到了行业平均利润状态,一头猪的利润一般为150元,要想挣钱只管扩大规模就是。所以,资本的介入越来越呈现超大规模的迹象,在十年前要听说建起万头猪场还是很稀奇的事,如今大型养殖场起步就得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纪录不断刷新,直至几十万头的超大猪场出现。
可是肉牛产业就差多了,不仅受到的制约太多,而且迟迟难以找见盈利点。首先,养肉牛得到离草料近的地方,必须以最低的成本取得草料,否则仅远距离调运草料一项就可以压垮养殖场,牛的草料需用量又大得惊人,行业的标准是一头牛十吨草。但能取得低成本草料的地方都在山区,散养可以,规模养殖不仅建场条件不好,而且草料依然要费力地在山区收集。其次,资金周转效率太低。一般的农业行业是投资大,见效慢,而肉牛尤其慢,与养猪一对比,一目了然。养猪的都知道,有一头能繁母猪在,意味着一年可繁殖2.5胎,每胎最保守生10个,一年能出栏25头仔猪;育肥环节则四个月左右一槽,一年可出栏2.5次。但肉牛就差多了,一年一胎,一胎一个,一般黄牛出栏需要3-4年,与猪一比,年繁殖系数差25倍,出栏周期差近10倍,综合下来资金周转速率差百十倍,在现金为王的年代,谁会投?最后,最根本的原因,效益差。肉牛的收购价格长期在每公斤10元左右以下,若按工业化的养殖办法,每头赔2000元不止,只有农民能养。唯一的挣钱环节是最后的育肥环节,集中三个月催肥,每头挣七八百元,但到分散的农户收购架子牛是个大问题,效益也不突出,所以主要是农村的牛贩子兼职在做。当然屠宰环节理论上赚钱的,无奈牛太少而且收购太散太难,经常处于停工状态,亏损也成常态。
肉牛产业的出路何在?根本在涨价,不涨到经济规律认可的价格水平,能市场化养殖的机会就没有。具体路径,一种是做高端,动则上千元一公斤,雪花肥牛,高档牛排,但市场总量小。另一种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牛肉的市场价格整体上涨。还好,形势比人强,在牛肉消费不断增长而农民养牛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肉牛价格终于出现了连续的较大幅度增长,从2006年后半年起,牛肉价格就从每公斤18元左右开始加快上涨,2007年后半期更是开始突飞猛进,到2008年初突破每公斤30元;此后猪肉价格波动,但牛肉价格继续稳中有升,到2011年5月起又开始新一轮快速上涨,到2012年1月突破每公斤40元,2012年11月突破50元。截至2013年6月底,50个城市的牛肉平均价格已达62.72元/公斤,广州鲜牛肉价格甚至达到了74元/公斤,创下当地市场10年来最高价,社会终于惊呼“牛魔王”来了。由于市场货源极其短缺,导致活牛价格从2006年前的每公斤七八元一路攀升至目前的18元左右,翻了一番还多。虽然市场惊呼,但终究不抵用,牛肉价格在刚性的需求增长和供应不足的现实下没有比涨价更好的选择,同时也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市场化的机遇。过去一个母牛三四千元,现在要上万;过去一个牛犊只有千把元,现在四五千元;过去一头肥牛卖六七千元,现在一般卖万元以上,有的甚至上了两万,那些高端的肥牛三四万元一头也不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