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王德民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美国联邦政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5—0043-04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重要依托。一堂课的设计之中,如何确立和处理教学重点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今年4月,笔者参与并指导了我院本科生参加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本文结合参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就如何选择和处理教学重点这一主题,略谈自己的体会。
一、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取决于其立意与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如何确立?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一节课的标题所指就是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应围绕此展开;有人认为,一节课涉及多个史事,其中的最重要史事就是教学重点。本课涉及美国独立后的形势、1787年宪法、两党制等多个史事,1787年宪法无疑是最重要的,它就是教学重点。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细加考察,似乎仍存在疑问:“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属于历史事件,它虽是标题,但与单元主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所强调的“政治制度”存有一定距离,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不免偏重于联邦政府建立所涉及的时间、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等,涉及政治制度的内容反而不多;“1787年宪法”可能更接近于政治制度,不过,它仍属于文献法典,涉及内容面广,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也有可能走偏。
教学重点的选定,可以从“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等方面来考虑。如果循此思路,综合考量并聚焦其可能的选定维度,笔者以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取决于其立意与目标。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而本课所属的单元主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实际上要强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本课的立意,显然要突出制度变迁,彰显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代议制的内容十分繁杂,涉及议会制度、政府制度、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如何突出其特点?课程标准要求“说出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在这里,并不是要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出”“比较”,而是要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加以说明。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各有自身的特点:英国是渐进式的发展道路;美国在北美大陆确立了史无前例的共和国;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艰难而曲折;德国是统一和制宪两个主题并行。况且,在制度层面上,代议制在这些国家的表现也各有差异。如何历史地说明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如何历史地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较其他国家代议制的不同?这应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聚焦所在,也应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
二、解决教学重点需要关注若干关键“节点”
教学重点作为教学内容的聚焦所在,其内容指向与本课教学的立意、目标紧密相连。更直观地说,它是映射教学立意、达成教学目标的最重要载体,内含着体现教学立意、目标的多重内容维度。教学重点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多数情况下,其解决过程需要若干个关键“节点”,需要相关的内容支撑。“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如何历史地说明美国政治制度确立,如何历史地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较其他国家的不同。解决上述教学重点,需要阐述美国政治制度何以能够确立的若干历史因素,需要分析美国政治制度何以与其他国家代议制不同的多重“美国”特色。
其一,美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因素溯源
美国政治制度为什么能够确立?一般的背景介绍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各州之间松散且缺乏联系,中央政府对内无法实现关税、货币与法律的统一,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外缺乏共同防御、抵御外敌的合力,美国统治阶层感到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如此的介绍能说明美国为什么要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却不能解释美国为什么要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共和政治体制。美国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特点。美国为什么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与其自身独特的历史因素有直接关系。为此,至少须分析以下两个关键“节点”:
“节点”1: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基因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大多源属欧洲移民,他们曾受宗教迫害与特权压迫,崇尚自由和民主,藐视封建传统。生而平等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独立宣言》的署名者霍浦金斯说:
普天之下,为了失去的自由而甘愿离开祖国,在一个新的和未开垦的国家历尽千辛万苦,这样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的理由,并不仅是所谓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压迫,而更重要的是其“天赋人权”的信念追求: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针对英国王权的限制,《独立宣言》宣称要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可以说,“天赋人权”是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走向联合的观念基因,它催生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思想前提是:人人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政府只能从民众中获取应有的权力;政府存在的唯一理由是确保民众享有自下而上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后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之中,将这一思想精辟概括为“政府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国为确保民众权利、防止政府专权而确立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是这一思想基因的拓展与实践。
“节点”2:民间社会的契约精神与传统
美国国祚时短,无大陆国家深厚的诸如专制、等级之类的封建传统。美国既没有欧洲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具有特权的教士阶层。美国立国之时,其原住民并没多少影响。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构成美国早期社会的主体,其中又以“五月花号”船上的移民为典型。这些移民多为受英国统治者迫害的清教徒。为未来秩序与自由确保计,这些清教徒在登陆前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其基本理念恰恰是以清教徒信仰世界里的社会契约精神为依托: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法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