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邹思程: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实践(1)
添加时间:2012-11-26 14:01    来源:未知点击: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阶段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在“两个带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现状及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224个,比2011年增加202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781个,民政登记注册393个。按行业划分,种植业408个,养殖业309个,林产业124个,水产业78个,其他305个;按类型划分,股份合作型456个,合同订单型276个,技术服务型291个,其他201个。全市农民专合组织成员达18.87万户,带动农户34.73万户,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农民专合组织达到55个。全市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达到26个,市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50个,县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69个。农民专合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带动了农民增收。以“支部+协会”、“支部+协会+信合”等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找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与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党支部政治优势、专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生机与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促进了结构调整。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各类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迅速发展。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由过去一家一户小生产转变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效益的特色种、养殖业生产和实现就地务工增加其收入。
    (三)拓宽了致富渠道。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的发展,使之由单一向生产环节要效益,变为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业、服务业要效益,从而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农民专合组织一头连接市场、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基地和农户,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连接起来,推广种、养植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并带动农户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基本做法
    (一)突出“五专”,促进做实。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突出“五专”发展重点。一是培育专业合作社,依托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二是培育专业协会,已初步建立了涵盖以生猪、巴山土鸡、优质粮油、食用菌、果蔬、干果等为重点的专业协会和组织。三是培育专业市场,选择在交通便利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方,建立一批畜牧、水产、果蔬、粮油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培育专业园场,农业、畜牧、林业、供销等涉农部门下设的场、所、公司,通过转变服务职能,建立了“技术与物质”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专业园区、专业场站、科技物资推广中心连锁经营部等。五是培育专业大户,全市已有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以及非农产业的劳务开发大户10余万户。
    (二)探索“五式”,促进做大。一是“支部+协会”模式,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协会带动服务农户。二是“支部+协会+信合”模式,主要依托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支部+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四是“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由专业合作组织能人直接创办,带动农户增收。五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相互利益关系,发展产业化经营。
    (三)抓好“五优”,促进做强。一是优化政策服务,通过召开农民专合组织先进代表座谈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在电视台、报社开办专栏,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先进典型经验,调动农民入社、入会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优化引导服务,坚持“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建立农民管理制度,实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和自主监督。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思路,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三是优化环境服务,协调各方力量,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帮助解决区域封锁、条块分割、行业限制、办证设卡、权益保护等问题。四是优化科技服务,通过科技讲座、结对子等形式,对农民专合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五是优化信息服务,对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公布栏,及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