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韦开典:对荔波旅游"井喷"的思考(2)
添加时间:2012-11-01 10:50    来源:未知点击:

    一、构建荔波县域旅游区。把荔波县当作一个大旅游区,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搞好旅游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城镇、休闲农业等旅游板块规划,按照2007年9月10日贵州省政府第146号省长办公会描绘的蓝图,把荔波县境内各乡镇通过修建二级公路串连起来,构建县域旅游内部交通环线,实行县域内部敞开式畅通旅游,进而形成以小七孔景区为王牌,整合樟江风景名胜区和茂兰自然保护区资源,撬动周边乡镇,逐步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的大旅游区格局。
    二、开辟西北部旅游新线路。我多次到淇江(方村河)流域的一些村寨走访,领略那里独具特色的乡村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也时常听到一些老百姓酸楚的叹息声:这条河水养人不养土,好多人都喝着这里的水长大走出去了,但我们这里还是很贫穷落后。于是我就想到应该结合县委、县政府把驾欧乡定位为荔波县域旅游区的“大门”和仅次于荔波县城的旅游次服务中心城镇发展方向,开辟联山湾往播尧、方村、甲良和播尧、水利、荔波一带的西北部旅游线路,同时还要提升联山湾经洪江村至朝阳镇连接樟江田园风光旅游带的公路等级,缓解驾欧往荔波县城的通行压力。这样一来,既可以在驾欧及时有序分流游客,分别进入小七孔景区、联山湾往西北线旅游景区和荔波县城,再深入到茂兰原始森林、水春河、佳荣等其他景区,通过游客在分流过程中把西北部乡镇和其他乡镇旅游发展带动起来。
    三、鼓励民间投资旅游。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家旅游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旅办发〔2012〕280号)文件精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荔波旅游,形成旅游投资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多样化,从实力雄厚的大财团大企业到力量薄弱的农民合作社,均作为推动荔波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同等对待,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广泛调动全县上下参与旅游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全民投资旅游、服务旅游和分享旅游成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一个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旅游人气和吸引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最近,贾云峰、覃建雄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策划专家分别到荔波考察调研并作旅游发展专题报告,其中也不乏谈到许多旅游宣传营销良策和技巧。发展旅游,必须加大宣传推广,提高外界的知晓率。由于荔波“能说会写”的人并不多,除了发动和鼓励全县通讯员和学校师生多写荔波的同时,还应该以一种放开、包容的心态欢迎各地作家、记者、摄影家、书画家等文人墨客经常性走进荔波、感受荔波、书写荔波、唱歌荔波。要想办法“借别人的嘴巴帮我们说话”、“借别人的笔帮我们撰写文章”,为荔波旅游营造良好的口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只有这样,才能把荔波旅游宣传好,推广好,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