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胡小林:浅谈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困难与建议(2)
添加时间:2012-09-19 08:59    来源:未知点击:

    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市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贫困村缺乏扶贫开发长远规划指导。我县采取单位联乡包村的方式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由于部门重视,政策有力,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帮扶任务艰巨,整村推进难度较大,且帮扶部门条件有限,没有制定长远扶贫规划,扶贫一般限于“输血”办实事,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建立起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贫困村“造血”功能十分薄弱。二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等相对滞后,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大。
    三、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根据贫困村的气候资源特点,优势产业发展条件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有关扶持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村农民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2、重视解决贫困村群众的民生保障问题。针对贫困村群众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力度。同时,由于贫困村农民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过重的自筹资金,建议多安排国家全额投资项目,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3、加快培养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建议把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培训重点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依靠劳务输转增收致富的能力。
    4、建立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结合机制。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保制度,将现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提高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相衔接的实施力度和覆盖范围。防止农户因灾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等现象,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