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沤江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大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科技推广和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整体欠发达贫困村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群众长期积贫积弱现象仍然存在。
一、贫困现状
沤江镇是桂东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位于桂东县境正北部,北与株洲市炎陵县的平乐乡、江西省遂川县的营盘乡和戴家埔乡毗邻,东与桥头交界,南与寒口乡、增口乡、流源乡相邻,西与四都镇接壤,有G106和S322两条主要交通要道贯穿全境,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1700多米,县城海拔824米,居全省之冠,有“天然氧吧城”之美誉。全镇辖4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因为正处在撤乡建镇的过渡期,全镇地广、人多、事重,虽是全县的中心城镇,但也有南华片、青竹村、竹坑村、禾坪村等边远山区,发展不平衡,主要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恶劣。特别是黄洞、三洞片的大部分村均地处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地势险要、海拔梯度大,山高水冷,土地贫瘠,信息闭塞。
2、自然灾害濒发。近年来,我镇遭受了多次洪涝灾害和冰雪灾害,特别是2010年6月20日发生的“6·20”特大洪灾,由于降雨集中,加上境内山高坡陡,泥土松疏,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引起泥石流,全镇倒塌房屋和造成严重危房500余栋,受灾人口1.5万,县城大面积进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5亿元。
3、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黄洞、三洞片只能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政策实施后,可耕种的土地减少,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4、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部分村组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国道、省道和县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部分牲畜经常发生饮水困难;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5、农民素质整体偏低。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教育教学条件差,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农村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致富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