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陆益龙: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4)
添加时间:2012-09-05 10:27    来源:未知点击:

    最后,从市场体系的分层角度看,当前华北的乡村集市可以说已发展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构成部分,只不过乡村集市处于整个体系的最底层。无论从市场经营者、消费者及商品与服务的特征来看,乡村集市都属于市场体系的低端部分,即属于低端市场,类似于布罗代尔所说的“下层市场”。
    低端市场反映的是乡村集市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层级位置,而并不代表这一市场自身没有变迁。任何市场体系都会存在分层现象,有高端市场亦有低端市场,市场分层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就市场经营者而言,多数商贩皆是从本地农民或职员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虽也算是“职业化或半职业化商人”,但很显然无论其人力资本还是商业资本都相对较低,因而他们在“职业化商人”体系中也就处于底层,大多属于“小本买卖”的小商贩。
    就乡村集市的消费群体而言,他们主要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其他阶层,属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因而其消费水平及消费层次也相对较低。如清风店庙会上的很多商贩反映,他们销售的衣服和鞋子单价大多在100元以下,超过此价格就很难卖出去。由此可见,乡村集市实际成为低端价廉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尽管这一市场存在着制度、法律甚至安全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低端市场的存在是市场体系分层的现实所决定的。所以,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并不能按照理想的标准去执行,而是需要采用灵活的、最大包容度以及渐进的策略去引导。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刚性态度对待乡村集市贸易,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这一市场的衰退,从而影响农民从市场中获取增收的机会。在不影响基本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对乡村集市可以采取相对较大包容的监管模式。
    综上分析,今天的华北的乡村庙会和集市已经在复兴传统基础上有了重要发展,乡村集市的繁荣意味着乡村生产和生活的市场转型在加速,市场已成为乡村社会系统越来越独立的、越来越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其功能也在逐渐去宗教化、娱乐化及综合性,而单纯经济功能则在不断强化,并已演化为大市场体系中的低端市场。
    传统集市、现代市场与农村发展
    如果说今天的华北庙会和集市并非是传统的简单再现和复兴,那么是否意味着乡村集市已演化为现代市场呢?如果农村已经形成了现代市场,那么小农经济和乡村社会结构为何没有发生变迁与发展呢?
    传统乡村集市的变迁并不意味着乡村现代市场体系必然形成,或乡村已实现市场化。因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渐进的变迁过程。即便是现代市场体系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此外,当我们在讨论传统集市与现代市场乃至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实际上常将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混同起来,也就是对具体的集市或市场与抽象的市场制度或力量加以混同。我们所考察的庙会和集市其实是具体的市场,而我们在探讨农村发展时所涉及的市场,其实属于一个抽象的市场范畴。当这两个概念被混淆时,也就导致从当前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现状来推论传统乡村集市没有变迁或转型,甚至将农村社会的迟发展归咎为传统集市未能转型。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具体市场、抽象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首先,社会经济的变迁将会带来具体市场如乡村集市贸易的变迁,即具体市场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其次,推动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力是相当复杂的,市场制度或市场力量可能只是其中的动因之一。因此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现状,只是部分地受市场制度的影响。最后,至于抽象的现代市场制度或市场力量的发展问题,同样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传统集市是否变迁只是结果而非原因。
    就如今河北定州的乡村集市的繁荣和发展而言,尽管乡村集市的市场交易仍处于低端层次,但它却反映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已发生重要变迁,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一种现实体现。同样,乡村集市的繁荣发展,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而不会阻碍乡村社会的转型。
    关于乡村集市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奂平清认为,“今日中国乡村集市转型迟滞”,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的低收入和低消费水平,二是农村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遇阻。乡村集市转型迟滞又会影响和阻碍农村社会结构转型或城镇化的进展,造成农村的“内卷化”。在这里,“乡村集市转型迟滞”所指的应该是农村的市场制度和市场结构,而并非具体的乡村集市。
    目前,华北的乡村集市作为低端的消费市场,其发展水平会随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乡村集市水平的高低只是其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目前所处的水平是由市场分层结构决定的,而不代表转型的迟滞。任何时期社会分层总是存在的,市场尤其是消费市场分层自然也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看到,乡村集市的繁荣,不仅没有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反它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以及农民的增收或多或少还是提供了市场机会,尽管这些还属于低水平的、不确定的机会。
    至于市场制度和市场结构,则存在转型的快慢问题。乡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迟滞,小农生产的低效率以及乡村社会发展的滞后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村现代市场制度发育不全及市场力量的薄弱相关。但是,农村现代市场制度和结构发展的迟滞效应,则是由复杂的宏观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和决定的,而非乡村集市功能之所及。
    农村现代市场制度与结构的完善,不仅需要有制度和政策的创新,而且还需要有外部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大力推动。完全靠村庄内部的力量,难以推动农村市场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就目前定州农村市场结构的发展现状而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结构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说,农村只有消费市场在发展,如集市的繁荣和发展,而其他要素市场几乎没有什么成长,既没有土地流转市场,也没有日趋成熟的农产品市场,更谈不上有资金和技术市场了。
    所以,对于定州农村来说,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乡村集市的转型与否,而在于如何通过制度、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尽快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产品市场,如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牛奶等物流配送基地或交易中心。随着这些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成长,必将带动周围农村家庭农业朝着现代产业化方向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