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颁证能保证农民是在农村土地的最终受益者
[网友黄晨灏]:嘉宾好,请问,你们那里有农民“被上楼现象”发生吗?成都自发生“唐福珍”案件以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唐朝阳】:我们这个村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我们的四大基础工程当中的土地征地项目是我们老百姓自愿写申请,有的当初项目没有被选上,还非常有意见,这个可以到我们村上进行调查。我今天在这里说,如果不是我们的土地整理,现在村上的变化不会这么快,没有我们成都市的统筹城乡,我们的基础设施也不会配套得这么好,我们老百姓住上了干净、宽敞、明亮、卫生的幸福新居,他们采取的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根据大家的自愿,做统归统建房的,由原来人均土坯房35平米换新建好的人均35平米的崭新楼房,不找一分钱的差价。不愿意住统建房的,老百姓按照我们规划选址的地方自建,现在修好了一排一排川西民居样式的两居小楼,也配套了我们的天然气、自来水和光纤,同城同价,和成都市价格一样,享受我们所有的公共服务,比如说我们的路灯、绿化、道路,大家不出一分钱,还有我们的污水处理。所以,我们跟您提的情况是两回事。
确权颁证以后,我们老百姓的房屋取得了合法的产权,都要得到保护。我们瓦窑村四组有几户农户,08年这片土地就被流转了,按照当初的合同要求,他的房屋都要进行搬迁,我们的农户在确权以后,现在也都没有搬,为什么呢?确权之后,农户所有财产都要受到保障,企业的权益要受到保障,农户的更要受到保障。所以大家在原来的地方生活得很好。
[网友58.68.145]:西方搞土地私有,我国的土地是国有,到底那一种方式,对农民更有利?
【郑风田】:我们国家的土地,城市土地是国有,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又分几大类,我们有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土地,性质是不同的。从中国来讲,对农村土地进行各种用途管制,对农民来讲,长远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如果国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各个地方政府很容易把农民的地拿来卖掉,这样农民利益受损。国家就是通过给农民长久土地承包权,又给农民确权发证,以此让农民万一土地被征用了,靠这个证拿到补偿。所以,我认为目前农民拿到土地永久承包权基本相当于农民自己所有,这个地叫公有还是集体所有没有太大关系。把地从集体变为私有的,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性质问题,带来太大的政治动荡是不合适的。所以,授予农民永久土地承包权,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土地的权益,又不至于引发大的社会上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应该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网友小民百姓2]:中国农村的关键问题是人多地少,不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搞啥都是折腾。
【郑风田】:中国的农村问题是人多地少,但地不会凭空多出来,所以这个问题永远不可解决。因为土地不可能再增加。不过未来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城市,这样相对来说在农村的人口就减少了,农民的土地相对来说就多了。另外,土地也可以通过集约利用,比如山东搞蔬菜大棚,有些新技术能够让瓜果类往上生长,比如黄瓜和甜瓜,过去都在地上生长,一米左右的生长空间,现在的技术,能够长2米多,往大棚空间上生长,一亩地相当于过去的五亩地,生长效率大大提高。农民种黄瓜效益好的话,一年有时候能达到五六万。如果农民都生产黄瓜的话,黄瓜就一分钱都不值了,在黄瓜的产区有一村一品或者一县一业有比较好的销售渠道,再加上空间的利用,基本上能满足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当然对粮食来说,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因为粮食是土地限制型的,小麦可能每亩地能生产一千斤粮食已经很不错的了,稻米,一亩地生产1000-1500斤也是相当不错的。玉米每亩地2000斤也是很不错的。这几个作物单位面积可能很难提高。
目前现在美国纽约正在试验一个新的工程,建农业摩天大厦来解决粮食的安全问题,通过一种自然的循环来生产粮食和果蔬蔬菜,正在试验,美国人一点也不缺粮食。美国供应全球市场一大半的粮食,但是美国人还在做探索,它的目的不是怕粮食不够吃,而是为了节能减排。因为现在美国的粮食,比如北京的粮食,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这些粮食运到北京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北京建几个摩天大厦,离消费者很近,就能解决很多人。这是一个很超前的探索,究竟多少年之后能够使用,要看试验的效果。
至少人多地少这个问题,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土地很广袤,中国的土地有限,比我们土地还有限的像日本、韩国,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所以土地不是制约国家发展的原因。反而土地很广袤的国家经济出现灾荒,土地很少的国家都是很发达的国家,像新加坡,基本不生产粮食,很发达,这就是人的本性。就像我们国家浙江为什么民营经济很发达,因为农村人均几分地,靠地根本没法活,必须在地之外找出路,所以办各种各样的企业,有些人的企业一二十年后就成了几十亿上百亿的企业,如果守着几亩地,活得好好的,可能就没有动力去办企业。所以,土地的多和少,这个现象叫资源诅咒,不光中国有,世界的现象更严重,比如世界上凡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是穷国家,资源的多寡跟一个国家的富有程度基本上没有关系。不少资源分布的国家战乱、冲突、饥荒,经常发生。而贫瘠土地的国家,相信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应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网友头发中分一万次]:请问嘉宾,土地盖房子,修公路,将来拿什么种田,吃饭?
【唐朝阳】:我所知道的,我们这个社会要发展,老百姓要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都要经过上级规划部门的规划,比如说修房或者是建路,必须要有上级部门的规划,否则搞建设是违法的。第二个基本农田是不能破坏的,根据规划上的基本农田必须保证我们国家18亿亩的基本农田不能减少,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每家每户想拿这个土地来怎么搞就怎么搞。另外,成都市有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每家每户的土地确权以后,基本农田是给予每人每亩400元,一般农田是300元,补给农民。农民用这个钱来买他的养老保险,改变了以前由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土地,到现在我们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土地,如果你乱用土地,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网友和谐使命]:承包土地时是按人口分,现在家庭人口变化了,人均差别大,会不会再收起来平分?
【郑风田】:农村是一个小社区,有些地方有自己的土政策,比如有些家里儿子多,有些家的女儿多,女方的女儿都出嫁了,可能土地多一点。男方的儿子,儿媳妇来了,可能土地缺少。目前女儿多的家庭,他的女儿出嫁了,照样拿不到土地,事实上这块土地是他的一个保障。有些村庄,村庄本身很小,又是一个共同体,出现强制性的分地。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不合法的。现在出现一大批所谓的无地农民,他出身的时候分地政策已经没有了,他是没有承包地的,我们知道土地承包权是可以转让继承的,很可能爷爷奶奶有地,爷爷奶奶的地就能够转让给孙辈。国家未来的土地承包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有些家庭会到城市打工,在农村基本上不再种地了,他的土地可以通过租赁、出租转给无地的农民。但是不宜通过强制性的调整政策,应该允许农民自由的转让,这样转让的农民可以获得一部分的收入,解决他在失去土地上的生活来源问题。
总的来讲,土地是我国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这个政策一定不能变,这些新出生的农民因为父辈家庭成员都有土地,通过这样一种代际传承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一家孩子父辈或者爷辈的都有土地的。形成一个土地必须拿到承包地也不公平,就像城市一样,在城市居民的话,他买房子,他出生之后需要房子,必须自己要出钱买,不能说你一出生,政府就给你一个房子。同样,新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只能通过租赁去租别人的地,或者从父辈继承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些强制性的在村庄进行土地调整,实际上是不合适的,也是违法的,不应该鼓励,发现以后应该纠正。过去农业税时代,各个地方为了少交农业税,都低报土地承包面积,使一个村庄上报的土地和村庄实际有的土地差别是很大的,所谓有一大批隐型土地,村庄的承包土地的时候,可以让那些没地的农民优先得到过去隐型的土地。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那些天下名村可以靠领导支持、工业、旅游等生存,普通村子土地流转了,能有更好的出路吗?
【郑风田】:目前我国中西部的村庄,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多,他们的村庄可以短期的出租出去,但是长期的流转,如果农民在外打工的工作没有得到保证,或者户籍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在城市的住房问题没有解决,还是不要长期流转。但是,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每年城镇化率1%,每一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要变成城市居民,这些人长远来说,他慢慢会放弃农民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的。事实上从国家层面来讲,这个土地就会流转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手里。比如中西部空心村很多,如果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市都能够解决自己的工作和户籍居住问题,他在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就没有必要保存了。
目前我们国家有2.6亿农民在外打工,各个地方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2.6亿农民至少有1亿多的新一代农民工,在最近5-10年内有可能在城市长久的定居下来,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农村地就会慢慢的流转出去了。
流转的另外一个意义,目前有一些农业企业为了建一些农业生产基地,可能到农村流转农民的土地,然后农民可以不用耕作,拿到一些承包地,农民也很乐意这种做法,我不能在这里生产,还能拿到一笔租金,有时间到城市打工赚别的钱。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问题,那些农业企业万一在市场不景气,租金付不出的话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资本下乡也要慎重。返租倒包的现象也很普遍,在北京的北部,河北怀来,这个线路特别适合葡萄生产,可以生产很优质的葡萄酒,但是葡萄酒公司对葡萄的质量很高,葡萄产量太高、太低都酿造不出好的葡萄酒来。由农民种植葡萄,出现葡萄的质量不高。就出现公司出钱租农民的地,农民被公司雇佣而进行生产,接受公司各种严格的技术指标,农民通过出租土地,拿一份租金,通过在公司打工又拿一份工作收入,是双份的收入。这样对一些产品质量高的一些企业的这种方式也挺好的。
[网友]:城乡统筹是不是会把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唐朝阳】:实际上现在我敢自豪地说,我就是农民!不像以前,农民要低人一等,到城里面走亲戚,邻居问你的亲戚是哪儿的?他说他是乡里面的,就感觉农村人低一等。现在城乡统筹了以后,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有的城里面甚至比不上农村,我们基础设施配套、子女就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一些全部和城里面一样,农村里面还有很好的环境,还有新鲜的空气,我认为,城里面住起来反而没有农村舒服。
[主持人:农民没有了土地还是不是农民?
【郑风田】:没有土地的农民一般叫新生一带农民工,这个群体有1亿多,国家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优先考虑这部分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争取早日把他们转为城市居民。这一拨人,因为原来土地是15年的承包权,后来改为延续30年,后来又改为永久承包,新生一带农民工基本没有问题的,这拨人基本在城市打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少。准确来说,这拨人应该叫无地农民工,国家应该优先解决他们的城市户口问题,让他们变为城市户籍。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土地确权颁证”这个东西具有推广性吗,能确保日后土地不被流转消失掉?像瓦窑村流转了1200多亩,那农民做什么,还有其他增收途径吗?
【郑风田】:土地确权颁证,土地租给别人,承包权还是你的。比如某个人把你的地租赁走了,但是土地真正是要进行征地了之后,你是最终受益者,土地征收的部分是给你的,不是给租你地的人。现在有北京一些居民到农村租了农民的地,签了几十年的承包权,但是这个村一旦拆迁了之后,是农民,而不是去租地的人拿到土地真正所有的,这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无论地租给谁,最终土地是归你所有,你把它租给30年,30年期满之后可以把地收回来,还是你的。在30年期间,土地被征用了,最终受益还是拥有承包权的人,不是转租的人拿在手里,这样能保证农民在农村土地的最终受益者,这个制度是国家保护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