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网友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人民网聊一聊城乡统筹新土地制度改革。
【唐朝阳】: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人民网和大家交流,特别是我们农村的一些探索。
瓦窑村的改革迈出了城乡统筹的第一步
[网友58.68.145 ]:请问郑教授,我国实行城乡统筹有哪些难点,瓦窑村的改革,有哪些意义?
【郑风田】:我国实行城乡统筹的难点很多,最大的难点就是怎么解决城乡统筹的只统了人们的地、不要农民的人,这是农民被上楼的事情,这是我们国家城乡统筹或者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未来我们国家城乡统筹应该追求城乡等值,让人在城市或者在农村生活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是相似的或者相同的。
瓦窑村的改革迈出了城乡统筹的第一步,首先确保农民长久的土地承包权,这样对未来土地的保值增值,农民得到真正的收益。如果农民没有变为确权拿证,可能在以后土地增值当中农民拿不到。另外一个核心,它也增加了一些其他部门从农民拿地的难度,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保护都是特别有益的。
[网友雷人一级棒]:请您介绍一下瓦窑村在城乡统筹方面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唐朝阳】:我们在统筹城乡当中的一些基本做法,经验谈不上,实际上就是我们成都市的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第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07年底,我们成都市获评试验区之后,我们村作为我们双流县最早的试点村之一,开展这项工作。实际上,当初按照我的理解,以及我们村社干部的理解,我们的产权制度改革改哪些?怎么改?实际上不是太透彻。当初就想,确了权以后、颁了证之后,我们老百姓就能够马上增加收入,就能够把他们原来闲置的资产变为他可以使用的资金。最早是这样一个想法。实际上做产权制度改革当中,我们当初做起来还是遇到一些困难,为什么?当初做产权制度改革,没有教怎么做,也没有学习的经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照我们当初的想法去做,老百姓是不接受的,比如说我们丈量房屋和土地确权的时候,大家不参与,反而把门一关走了,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又调整了思路,因为我们产权制度改革其中一条必须做到完全富人,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们由我们代民做主。所以我们调整思路以后,一是做到了加大选择,宣传我们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其中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二是我们成立了议事会,当初叫议会,我们这批年轻的干部对我们第一轮承包、第二轮承包以前的事根本不清楚,特别是我们对本村、本组一些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所以我们就提到一个叫议事会,当初叫议会,最后改为议事会,因为改革当中我们逐步的在探索。把这部分成立起来怎么办?是采取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办法,10户至15户推举一名,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来为老百姓办事;但是这其中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德高望重、办事公道、有一定威望;第二个是了解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比如说它的边界,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以前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调换土地,土地的置换与调换,年轻干部是不是清楚;第三个是要简单的书写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说白了,就是请出我们村里面的七贤八老。
他来做什么?第一个是宣传我们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处。二是商量解决我们组里面的疑难问题。三是帮助调节邻里之间的纠纷,因为这一块也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确权当中有弟兄两个,老人死了以后,中间一件屋子是老大的,还是老二的,还是弟兄两个一人一半,老人死了之后没有见证,只有一些老同志以前协同处理过他们家里的事,这些人站出来说话公道话。四是帮助审核、监督我们在确权当中的数据,以及参与我们丈量土地、房屋等等。这部分选出来以后为大家办事,大家心里面服。
第二个是我们加大我们的宣传,利用很多宣传的形式。一个是我们统一了我们干部的思想,开好议事会,开好村民代表会,还有我们的群众会,我们的坝坝会,这样来加大宣传。二是我们印制了我们的连环画、我们的宣传单、横幅,还设计了我们在产权制度改革当中的1、200道题,比如说我们哪些属于农民地,哪些属于我们的农村建设用地,哪些属于林地,我们双流县人均建设用地是多少平米,等等一些相关的知识、法规,设计出来,利用各种场合给大家做好宣传,另外利用这些题做有奖问答,所有问题全部回答对的奖励两斤猪肉,大部分对的奖励两斤菜油,小部分对的奖励两斤挂面。所以,这种方式吸引了我们的男女老幼,当然我们年轻人也都是争相的来参加,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做到了我们的产权制度改革所有政策、方方面面的东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是我们调整思路之后的两大方向。实际上做的过程当中,我们议事会对很多工作都是参与进来,减轻了很大一部分村社干部的压力,有的事情并不是说干部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我们的有些议事员商量之后,下去解决的时候老百姓就服;有些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有一些几十年的问题都能够解决掉,而且把以前的问题又翻出来,又要消化掉。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瓦窑村二组,以前死了一个五保户,陈福安已经去世已经有20多年了,但是现在开会的时候,老百姓提出来,他的房屋和林盘到哪儿去了?这次确权其中老百姓提出来要固化他们的权益,不管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要提出来。经过我们议事员下去调查、走访,最终弄清楚了,陈福安的房屋卖给了本组的农户,是以400元买的,钱交到组里面了,他的林盘是陈福安死之前借邻居的前,无法还,就以林盘折成钱。最后议事员决议,林盘归借钱的农户,土地的权益给集体。实际上就是我们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的老百姓,成立的议事会,把以前几十年的事情翻出来,解决掉,如果不是这次制度改革的话,以前的问题会埋在农村,埋在大家的心里,成为遗留问题,成为农村的矛盾。
案例二:瓦窑村以前有一个科研站,76年,当时是十个社,一个社平均5分地,一共5亩,成立了当初合作社的形式搞经营。随着土地包产到户之后,逐渐的,土地失去了吸引力,科研人员最后基本上放弃不用了。经过这么多年,大家也没有过问它。但是这次确权的时候,特别是我们的群众、议事员提出来,如果村上的就要确给村上,那么土地上哪儿去了?这个事情给我们的压力特别大。当时我就请出来老书记、老主任、小学的老校长,叫上会计一块地一块地的核实,哪一块地是用来修学校的?哪一块地是用来修公路的?哪一块地是卖给当初的五社修社道?所以,其余的就被其他一些比较爱劳动的农户开垦自己种了庄稼;但是这一块我们全村的群众意见比较大,确权必须确为村上,所以这个矛盾也比较大,因为几十年的事情了,再翻出来解决掉,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块一块的核实,一块一块的确定,和我们议事会一起商量。最后,多方做农户的工作,农户自愿把土地拿了出来,最后确权确给了村委会,圆满的解决了这个事情。要说这些都是以前非常复杂的、已经几十年的东西,我认为这个事情解决了很多农村的矛盾和遗留问题。
我们做的这一块,不管是我们产权制度改革当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还是我们的房屋所有权,我们集体土地使用权、林权,还有我们的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我们在08年5月份,我们村基本上全部结束了。这些工作都是在老百姓自愿,而且呼声、积极性非常高的情况下来做的,大家还按了手印、签了字,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我们二组,有机会到我们村上的人可以问问,老百姓08年4月18号确权,发证的时候,老百姓还放了鞭炮,大家非常高兴。09年,我们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就是我们的长久不变。长久不变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老百姓拿到本本以后,觉得当初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第二,他不愿意在土地的肥力上下功夫,为什么?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以前川西这个地方每年在进行土地调整,死了人的,和嫁出去女儿的,土地要交一个出来,新增人口要进一份土地,从第一轮承包到现在一直延续到我们确权之前,所以形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村干部每年的9月30号之前,我们大村收割之后都在调整土地,每年老百姓都在吵架、甚至打架,因为土地有好有坏,有肥有薄,有近有远,所以他们的意见非常大。这次确权以后,跟大家说清楚,首先确定我们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身份,就是所说的封户,这次确权之后,生不添,死不改,不再调整土地,家庭成员可以承包土地经营权。但是08年这一次是按照30年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确的。这样一来,跟大家说清楚以后,大家就觉得积极性太高,非常高。老百姓害怕承包经营权满了以后再进行调整土地,这是老百姓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们村里面来了两个企业,按照县市的规划只能做一、三产业,当初签合同签的是按第二任承包,30年来签的,只有10多年的时间,他认为我投注了基础设施费用以后到2028年又把土地收回去了,不给我了,所以他不敢投入,他算过细帐。
我们最后确定了,经过大家商量,再一个是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下面议事员和老百姓提到,中央都这么在提,我们为什么不能搞我们土地的长久呢?长久之后,我的土地就不再进行调整了,承包期限满了以后,我种的庄稼就不会说期限满了以后成为别人的。所以,综合这么几个原因,我们村上经过研究、讨论,报请我们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再一个我们老百姓全部都自觉的申请签字,所以搞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久不变。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新土改”是个什么概念,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和旧土改有哪些区别?
【郑风田】:现在讲新土改,因为08年的时候,我们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式的赋予农民长久承包土地的权利,这个政策一般把它叫做新土改。因此在此之前我国的土地从改革开放后把土地分到农民手里后,每年都要调地,过渡到15年承包权,后又过渡到30年土地承包权,直至08年呼吁农民长久承包土地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我们就把它叫做新土改。这样一个土改政策相对于给农民完全使用权的一个制度。旧土改,我们解放时通过土改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拿到了土地。但是后来合作化,又把农民的土地又收回来了,搞合作经营。所以新土改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赋予了农民长久的土地承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