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高照立: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添加时间:2011-05-10 08:08    来源:未知点击:

    一、安徽省颍上县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3万公顷,人口167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颍上县是多年来的国家级贫困县,以农业为主且洪灾频发,没有工业项目,商业也不发达,曾连续有两任县委书记因受贿卖官,敛取财富而被查处。人们通常会把颍上县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乱象的官场生态联系在一起。这种“天灾人祸”不仅撕裂了颍上的外在形象,也使颍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滑到了最低点:2003年,颍上的动态和综合两项考核指标均为安徽省61个县(市)的倒数第一。
    然而,从2004年起颍上县在新一任县委书记的领导下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当年的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颍上的动态指数位居第10位,综合指数位居第21位。2005年颍上的动态指数位居第5位,综合指数位居第13位。经过六七年的发展,现如今的颍上县已经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首批安徽省旅游强县、全省畜牧生产十强县、全省水产十强县。“颍上县在2010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是“十五”末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财政收入18.5亿元,是“十五”末的4.4倍。”[1]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颍上县在短短的六七年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颍上发展的新神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颍上县在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发展历史文化增强软实力的同时注重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保证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县域资源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颍上县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发掘资源。颍上县曾经也是一个“抱着金饭碗讨饭”的县,县域内的丰富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发掘和利用。从2003年起,颍上县变成了“躺在煤堆上的县”,相继发现刘庄煤矿,谢桥煤矿等髙储量煤矿,据勘探煤炭储量达100亿吨。在当前能源资源紧张的时候发现这么大储量的煤矿无疑给颍上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刘庄煤矿采用了数字化、精细化的开发管理模式,提高了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被誉为国内数字化“第一矿”,是数字化、人文化和环保型的现代化煤矿。以前的颍上是洪灾频发的地区,现如今灾难变成资源,颍上人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各种水产养殖和生态湿地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把原本是灾难的东西变成了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资源。颍上县人口多,曾经吃饭是头等难题,现如今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了吸引外地企业进驻颍上的优先资源。
    2、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颍上县具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优秀品质,他们珍视自己的资源,对于刘庄煤矿,他们充分利用与国家大型资源开发集团联合的机会,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被誉为“数字化第一矿”的刘庄煤矿就实现了在精细化开发的同时延长煤炭的产业链,开发煤发电和煤化工等项目。另外,颍上县还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改变了信息闭塞,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落后局面。颍上县在充分利用能源的时候还十分注意能源的循环利用,在节约和保护能源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2]颍上县的现有资源也是相对分散的,如果不进行整合就很难得到规模开发的效益。颍上县之所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和区位、交通等优势进行整合,最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县域经济势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硬实力的发展,最后的决定性因素还往往取决于软实力的发展水平。颍上县发展和提升自身软实力主要采取了一下途径。
    1、首先充分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丰富,颍上县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最早的历史文化名人就是管子,颍上县素来就有管子故里的美称。颍上县充分抓住这个资源建造了管子酒业,并且开发了一系列的不同品味和不同档次的管仲酒。现如今的管子酒已经是颍上县的各种场合的主要用酒,在宣传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了颍上县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另外,颍上县还开发了八里河、迪沟等风景游览区,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宣传历史文化,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优化和保护各种资源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是增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有了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集群效应。首先能够使外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的流入和汇集实现所谓的“洼地效应”。良好安定的投资环境能够使投资者做到活动宣传者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集聚颍上县,起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3、打造特色、做好宣传工作。每一个县域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都有其他县域不能够媲美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造自己的特色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从而促进县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高和增强县域的软实力。颍上县就是打出了生态示范区 平原旅游县 煤电能源城的特色,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颍上县改变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在每一种产品上都进行了认真的包装和造势,以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的眼球,最终产生强大的轰动效应。促进县域软势力的提升。
    (三)、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1、正确处理和协调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的速度还要求发展的质量。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颍上县不仅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求社会环境的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争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县域新型工业化道路。”[3]颍上县的最大的工业就是高污染的煤炭开采和煤炭发电,但是颍上县改进了发展的观念,从根源上就采用高新科技降低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仅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求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颍上县把部分经济发展的成果用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改造,社会环境的保护,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2、正确处理和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兼顾城市和农村,协调二者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保持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颍上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特别注意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主要抓城市的煤炭工业和城市商业的发展,并且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鼓励农民发展各种水产养殖和加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正确处理和协调自主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与世隔绝的,这就要发展经济不仅要处理好自主发展又要处理好对外开放的关系。颍上县首先立足于本县的煤炭经济,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带动与此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以煤炭为龙头,带动化工、发电、旅游、酿酒、水产养殖与加工等等产业的发展,真正立足自身实际,奠定自身发展的基础。另外,颍上县在自主发展的同时还紧紧抓住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会,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的联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