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中国农村的出路在于科学的发展和创新“集体化”
添加时间:2010-10-19 08:35    来源:未知点击:

    中国农村的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少,人口分布不平衡。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继续走单干的小农之路,农村的发展是永远没有希望的,农民将永远走不出贫困的阴影。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搞单干经济,微小家庭的经营体之间只能发生争资源,争发展空间的恶性的内杠和内耗,严重浪费了我国农村的大量发展资源,在这种内杠内耗状态下经营的农民,他们的发展效益,几乎全部被内耗掉,这上升到理论上就是小岗模式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模式的严重失败。只有集体合作经济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也只有发展和创新集体化合作的基本经济制度,才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正确道路!
    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走出贫困线的富裕村,都没有走单干的小岗道路,他们发展和创新了不同模式的集体合作。
    华西村的集体化模式
    华西村的集体化模式,借鉴了国外的公司制的股份制集体联合模式,把整个村的经济资源,以股份制的形式,统筹起来形成整合力,由集体成立党政企合一的管理,这样就形成机动灵活的硕大的农民生产生活的发展空间,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让“能人”有足够的施展空间,让“常人”借助能人效应扩大自己的发展收益空间,这就是科学发展和创新的集体化模式,这是小岗村改革所无法比拟的,华西村集体化模式好比一个充满智慧的巨人,而小岗村的家庭承包模式就好比一个智商非常低劣的儿童。事实证明,个体经济在华西村根本没有出路,华西村的个体经济现在已经纷纷并归集体,这就是华西村人创新和发展的集体化,我希望我们国家新闻单位不要再宣扬穷困潦倒的小岗村,多干点正事大力宣扬一下集体化的华西村,让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一个迷失方向的改革教训,让那些伪专家们清醒一下。
    通过小岗村改革这三十年来看,不但没有让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而且让三农问题逐渐淤积而一发不可收拾,郭谎言,还在闭着眼睛高喊“小岗村改革万岁!”,好象当年的红卫兵瞎着眼睛高喊“文化大革命万岁”一样,他们就根本没有深入的去研究问题,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紧紧跟着政治风向标狂跑呐喊。
    家庭土地承包制对劳动者有强迫无效责任性
    小岗村改革,用承包僵化劳动责任,把适合于干其它工作的劳动者强迫责任到土地上,把没有劳动能力和缺乏耕种技术经验的人强迫责任到土地上。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生产总效率和总效益大下降。例如,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人均承包了土地,却没有能力耕种,但是,土地却通过承包责任给了这个家庭,土地只有荒芜,有如,很多农户不懂种植技术且资金困乏,没有能力把地种好,虽然种地是承包户的责任,土地的生产效益和效率就不可能提高,而有能力适合耕种土地的农户却没有足够的土地而耕。能人无地可耕,不能尽其能,不适合种地的劳动者,却要被责任在一亩三分地里,同样不能尽其能,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当然就会造成严重不合理的分配,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这种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劳动者有强迫无效责任性,不象在有组织的生产单位,你适合干某种工作,在集体集中统一统筹协调下,随时根据不同能力的劳动者尽可能分派给适合劳动者劳动的责任制工作。
    家庭土地承包制对劳动者的生产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
    家庭土地承包制把劳动者的劳动生产活动人为的圈禁起来,用承包僵化劳动活动范围,致使很多需要一定数量劳动者联合才能完成的生产活动而无法完成,一是生产资料统筹协调范围太小,造成小岗村下的农民由于以家庭生产资料为协调范围,不能有足够的资金办工厂发展工业,所以,小岗村改革剥夺了农民发展工业的发展权的权利,把农民局限于只能搞低效的农业;二是限制了劳动者生产活动的范围,使很多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无法完成,例如,抗旱,救灾等需要集体统筹协调的生产活动,还有就是对外交易,家庭户农民没有能力和时间对外进行远途交易,只能借助商贩载体,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大部分被商贩剥夺。
    从以上看,农民只有走集体合作化的道路,农村才有出路,但是,以前的集体化已经被政治化了,不可能再回到人民公社时代,所以打开农村出路的金钥匙只能在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创建新的集体化。
    怎样科学发展和创新集体化
    集体化的创新首先要在小岗村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发展和创新,因为小岗村改革已经把中国农村带入无法自拔的泥潭,要想彻底的改变,就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政治利益,很可能受到多方的阻力,因此,要想顺利的创新集体化,就必须以家庭经营体为最小的单位,进行集体化联合,成立各种经济联合体;其次,要创新产权明晰的集体化联合,和公平的集体化联合,就必须引入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契约化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