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新形势下藏区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途径初探
添加时间:2010-08-10 13:46    来源:未知点击:

    一、藏区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主要原因
    “三农”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从1985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全面推向城市,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农村的增长相对滞后,到1992年就“城乡收入比”高达2.6:1,并且城乡收人差距继续在扩大,到2004年年底城乡差距更是高达5.2:1。2004年全国农村市场,县以下商品零售额占总零售额的30%多一点,70%的农民仅仅占了30%的市场份额,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估算,国内的农业生产率仅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这也是农民收入低、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地区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藏区农村地区获得的公共财政投入比重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全国人民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及沿海地区,国家的财政投资自然也跟着跑向了城市及沿海地区。长期以来藏区公共财政支出比较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相对越来越落后,并且逐渐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今藏区的落后主要是在硬件上的落后,具体表现在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群众业余文化单调、基础教育薄弱、“看病难”等方面。
    随着中央把经济发展目标由“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变,必须优化现有经济发展格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内需、外贸和投资。近些年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投资的带动力越来越大,而内需却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上不去而导致的农村市场的不断萎缩,当然和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也有很重要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藏区实现长治久安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大力发展和建设藏区农村,让在藏区生存的农民富裕起来是社会安定的根本要求。
    2、对藏区新农村建设内容的解析
    “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在新形势下,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和谐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从物质文明角度提出的要求,“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 “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方面的要求,这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新农村政治文明方面的要求,这是建设新农村时“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要求。
    建设藏区新农村,首先要干方百计地增加藏区农民实际收人,激活农村经济和市场,使农民真正过上富裕生活;精神文明也要得到同步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民风;农村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防止出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野蛮发展,同时通过财政倾斜支付,使农村的环境有一些改观,使农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在藏区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的民主管理也应有发展,积极推进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跟以前比较的确是“新”的,在制度上安排了“以工哺农、以城促乡”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进入新的中国经济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必将获得新机,藏区农村经济必将有新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藏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模式
    藏族地区的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具体做法是:“以规划蓝图为引导、以乡(镇)带村、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强化管理考核”。
    1、以规划蓝图为引导
    藏族地区用统一的规划来考虑农村的资源配置,明确区分农村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形成思路清晰、前瞻性强的系列政策。例如得荣县因都坝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的“三高一样板”为藏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2、突出重点,抓好示范
    坚持在试点村中选择一些产业基础好、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文化氛围浓厚、民风古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建设了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反映地方特色、农村社区,为新农村试点提供示范。例如得荣县子庚乡瓦卡村是藏区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3、以乡(镇)带村
    坚持以抓好乡镇集镇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的集镇经济,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把集镇外围的农民转化成集镇的人、外出打工的人,逐年减少农民数量,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新农村。例如得荣县松麦镇松麦社区是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新农村示范社区。 
    4、上下联动、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考核
    建立了领导、单位联系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制度,下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明确县委、政府为第一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广大农民群众为实施主体的责任;建立了考核办法,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例如得荣县组织部组织各单位年轻干部到各村挂职,挂职干部作用是根据各村实际为村谋发展。
    三、抓好“四点,一结合,一关系”,积极探索藏区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广大藏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找准基准点,坚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具体来说,应抓好“四点,一结合,一关系”。 
    1、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这个支撑点,做好五篇文章
    建设新农村,必须把重点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为了找准这个支撑点,要做大胆探索: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特色”牌,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突出抓好树椒、独蒜、酿酒葡萄、旅游、生态型特色畜禽五大产业,积极为区域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二是千方百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打“加工牌”,做好“高附加值农牧产品”文章。持续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并以企业带动广大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坚持走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方向,规划有机农牧产品发展试验示范基地,申报权威机构认证,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有残留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使用,推广使用生物防虫防病,真正做到“把动植物当人看,把人当上帝看”,倾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有机”牌,做好产品核心竞争力文章。四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农产品流通,打“流通牌”,做好商贸兴农文章。与此同时,各试点村还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后续产业的发展。
    得荣县子庚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瓦卡村农业产业结构。在做好酿酒葡萄的同时,探索间作花生、独蒜的发展,为进一步打造藏区文明新村奠定了经济产业基础。
    2、抓住培养新型农民这个根本点,抢占发展制高点
    实施新型农牧民不定期循环培训工程,大力提高其素质,是建设藏区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和捷径,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占得先机。要在“四个加强”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三是加强新农村带头人、村委会主任下派干部和部分新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四是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和谐乡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示范点”创建活动。
    3、抓好农村文化建设这个结合点,注重特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
    保持文化特色是藏区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和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大旅游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把发展先进文化与保护、传承、开发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村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在发展建设中必须注重把“文化特色”和“特色文化”作为重要因素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
    4、抢抓机遇这点,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藏区农村发展新跨越
    同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等相结合,整合藏区工作会等相关政策资源,形成合力,推进藏区农村发展新跨越。
    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保证。应切实加大经济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方式:一是为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举行农民工外输出招聘会等,解决家庭零就业现状。二是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乡村基础建设,尽快改变村容村貌。三是制定和落实投向农村倾斜政策,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困难户医疗救助制度。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是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5、同深化改革相结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和完善以乡村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集体林(草地)权改革、土地承包权合理流转、农村房屋产权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基层管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和“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及其配套改革,消除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旧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体制。积极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培养农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培养一批年轻的农技人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精神方明建设和物质方明建设,尤其是已进一步加强乡村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辨证关系,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稳定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但是切不可只抓稳定而忽略发展,没有发展的稳定是不持久的稳定,是表面的稳定,是治标之策。也不能只重发展而忽略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会葬送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重视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监控,高度警惕、及时处理,维护好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发展才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也会为社会稳定提供强大社会支持力量和经济基础。有良好发展作保障的稳定是治本之策,也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
    四、结语
    加快得荣藏区新农村建设步伐,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同时肩负维护稳定和实现跨越发展两大历史课题,但是只要我们紧紧团结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得荣藏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州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农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文明富裕的得荣新农村必将呈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