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添加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点击:

  对广大农民,尤其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来说,农业生产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缺资金。随着农业集约化、组织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不断创新来满足需求?对此,龙江银行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开拓农村

  4月底黑龙江的风还有些冷,在肇东市五里明镇五里明村,村支书徐凤玉指着黑黝黝的土地说:“村里规模经营面积从2008年1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2.5万亩;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000元增长到了1万多元,这些都离不开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2008年五里明镇牵头,五里明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合作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流转土地需要大量资金。合作社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单位接触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达成协议。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当时正探索做农业产业金融的龙江银行。”徐凤玉说。

  其实当时龙江银行也正处于发展方向的摸索阶段。2006年龙江银行确定“向下走”,发展农业产业银行的战略后,究竟可不可行?到底该如何开展?心里并没底。

  “经过半年的调查显示,农村有25%的农民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认定农村金融市场是一片广阔‘蓝海’,大有作为。”龙江银行行长关喜华说,“向农民提供贷款的风险靠合理的模式可以尽量控制。”

  几年前的黑龙江,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兴起,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生产方式大量出现,农业生产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要求有更灵活的贷款服务相匹配。龙江银行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龙江银行和五里明镇的合作满足了双方的需求,以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试点,龙江银行实践着一种新的农村信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