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政策法规 >
安顺西秀区打造高效农业 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
添加时间:2013-07-08 09:08    来源:点击:
  “5个100工程”建设在贵州省全面打响。安顺市西秀区跻身于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和现代高效茶产业示范园区,该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开展园区摸底和建设工作。

  按照“产业集聚、资金集合、项目集中、效益集显”的原则,从今年起,安顺市西秀区将用3年的时间,巩固提升沪昆高速公路沿线蔬菜产业带和老落坡山茶产业,创建成功“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和“现代高效茶产业示范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建成后的园区规模为20万亩,产值占西秀区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同时要在抓好两个省级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个特色鲜明、技术先进、投入集约、规模适度、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4月12日,记者在处于安顺市西秀区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的大西桥镇江常村地坝看到,5、6个工人正冒着小雨焊接铁架。西秀区蔬菜办主任、园区建设工作实施小组组长熊辉告诉记者,这些铁架将用于安装园区标志牌。

  西秀区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为安顺市茶场、大西桥镇河桥、中所、狗场屯、安庄屯、江常、小寨、背陇一场村,该区域属高原地区的小丘陵地势,土地平坦,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平均为270天,降雨充沛,气候条件适宜绿叶菜类生长,当地农户种植蔬菜历史悠久,蔬菜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初见雏形。西秀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此作为核心区,打造省级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功能定位是:以蔬菜产业为主,集现代烟草农业、特色高效栽培农业、现代化养殖业、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投资计划为5.742亿元,涉及1茶场25村,核心区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示范区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共计21万亩。

  园区内,各条主次干道、高位水池、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同步进行。“大档桥—大档的机耕道全长850米,毛路已拉通,目前正在砌道路两旁堡坎……”江常村会计汪德发向园区建设实施小组汇报村里3条机耕道的建设进度。

  在安庄屯村,两排整齐的白色蔬菜大棚十分显眼,记者走进大棚,一股暖和的气流迎面扑来,大棚内种植的小瓜、白菜、辣椒苗舒适地伸展着枝叶,一点都没受室外冷空气影响。熊辉告诉记者,这是安庄屯村以合作社的形式按照现代高效农业的标准建设的。

  为加快园区进度,西秀区在完成申报、初步规划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园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现已经建设蔬菜大棚193栋,在建60栋,计划待建1000栋。核心区现育有蔬菜种苗2500亩,品种有西红柿、辣椒、大葱等,能移栽1.2万亩蔬菜种植,可确保1万亩核心区蔬菜种植。

  西秀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以建设高标准种养基地为重点,按照“一园一业”的要求,在园区内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种养基地,特色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园区销售总收入的70%以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与园区高标准种养基地紧密结合的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十二五”期末,合作社总量达50家,带动紧密合作型农户14200万户。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实施区域性品牌的市场化包装运作,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完善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发展一批与园区相关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园区农产品网络营销。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成园区内的科技资源,建立公共研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

  “为保证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我们现在实行2天电话汇报、1周形成文字汇报、半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西秀区农业局园区建设工作综合组成员黄兴江告诉记者。

  “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安顺市西秀区成立了以区委一把手担任组长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致力把园区打造成为该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古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