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成都召开。在下午举行的第二次大会上,成都、广安、眉山、内江四市负责同志先后发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搭建共享平台、建设宜居乡村、发展农业园区等方面,介绍各自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思路和重点做法,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
成都
构建七大共享平台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成都将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建设农贷通平台;深化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推动财政投入方式改革;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城乡规划体系;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推广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景区、产业园)等模式;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新型林盘聚落体系;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重塑大地景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建设农业品牌设计之都;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引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急需高端人才;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率先全国成立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构建七大共享平台。依托农交所,构建全省联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农贷通建设,构建农村金融保险平台;推动农业创客中心、双创基地建设,构建农产品品牌孵化平台;培育引进新型电商企业,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依托川西林盘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机构,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平台;依托天府农博园、成都农博会、彭州菜博会,构建农业博览平台。
眉山
发展农业园区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眉山将实现市级财政对乡村振兴投入每年增长25%以上,力争到2022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以上、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以上;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5%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达95%以上。
全面推进园区+。推进园区+城市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中国泡菜城示范园、国际竹艺城示范园、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配套建设涉农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博物馆等设施。推进园区+新村协同发展,力争2022年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000个以上。推进园区+基地统筹发展,推动形成2111示范园区大格局,即20个万亩晚熟柑橘示范园、10个万亩果茶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万亩粮油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中国西部淡水鱼苗示范园。
全面推进农业+。推进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抓好园区土壤、水、空气三大污染治理。推进农业与现代加工相结合,建设一批高标准加工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进农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洪雅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丹棱国家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智慧农业园、都市渔业、花卉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全面推进农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普遍性、全面性建立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分配制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在完善公司+农户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农户+园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模式,推动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全面拓展,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广安
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广安将确保每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努力建设农业精农民富农村美的幸福美丽生态宜居乡村,确保2018年全域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五网建设。建好路网,实施万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到2022年所有行政村建成联网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建好水网,实施万亩美丽田园工程,推进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好电网,全面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到2022年农村电压达标率达99.5%以上。建好气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能源行动,未来5年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逐步达70%以上。建好通信网,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到2020年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
开展三大革命。开展垃圾革命,确保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开展污水革命,实现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排放全达标。确保农村饮用水全面达标。开展厕所革命,确保到2020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每个行政村至少修建一处公共厕所。
实施三大工程。实施绿化广安工程,着力打造嘉陵江、渠江等沿江生态廊道,严禁在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化工园区、重化工项目;深入推进华蓥山三年会战漫山红遍行动计划,到2022年新造林15万亩以上、植树1200万株以上。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开展华蓥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实施美化乡村工程,开展千个绿色美丽旅游乡村景点创建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一批农业主题公园、田园景区、产村融合示范片。
内江
抓实十二件事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内江将抓紧抓实党建引领、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家庭建设、人才建设、农村改革、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乡村治理十二件事,推动具有内江特点的乡村振兴发展。
盘活农业农村资产资源。深化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等试点,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盘活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建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联营(入股)等试点。推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打造黄鹤湖旅游景区等7个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通过利益兜底、股份分红等做法,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以上。
畅通城乡融合发展通道。推进人才下乡,开展3000名干部到农村帮扶行动,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和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农村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推进资本下乡,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用好2.6亿元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基金。推进公共资源下乡,开展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试点,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所有行政村垃圾处理率100%。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机制。落实《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1条措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市级财政支农投入每年增长25%以上。制定《内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乡村创建激励办法》,每年奖励乡村振兴先进县、乡镇、村,凝聚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