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今年重庆市将新增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
添加时间:2014-03-20 13:05    来源:点击:

  3月18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7处大型灌区渠系改造,新开工5处中型灌区,全年预计可新增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

  1998年以来,我市龙溪河、万州、梅江、濑溪河、三峡库区中部、小江、渝北东、璧南河共8个大灌区先后纳入了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16年来,水利部总计下达投资计划17.92亿元,截至去年年底,8个大灌区完成总投资15.32亿元,已完成渠道配套防渗整治3277公里,恢复灌面20.6万亩,新增灌面66.54万亩、改善灌面188.12万亩。

  “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为大型灌区,万州大型灌区已于2009年中央投资销号,目前我市在建的大型灌区还有7处。”市水利局农水处副处长黄明忠称,针对我市大型灌区地处山丘区、中小型水源较多的特点,我市普遍采用“捆绑”的建设方式,将中小型灌区组合起来,形成长藤结瓜、水量互济、集中连片的大型灌区。今年推进7处大型灌区渠系改造,覆盖梁平、垫江、长寿、酉阳、秀山、荣昌、大足、铜梁、武隆、彭水、丰都、黔江、开县、云阳、巫山、巫溪、奉节、城口、璧山、江津等20个区县。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在主要产粮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开工5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分别是:璧山大沟灌区、江津驴子溪灌区、合川白鹤灌区、潼南青云水库灌区、永川卫星灌区。这5处中型灌区总投资8223万元,改造完成后可增加和恢复灌面5.79万亩,改善灌面15.65万亩,增加节水量3436立方米。

  同时,我市还将结合“烟水”、“菜水”和“扶贫”资金,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通过以上一揽子措施,预计全年可新增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基本形成水源综合渠系布局,确保“供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