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农业强省的“筑梦者”
添加时间:2013-09-22 10:12    来源:点击:

  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东风”正劲,我省农民创业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农民创业的热潮中,规模种养、家庭农场、合作社逐渐兴起,一批新型市场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纷纷涌现,他们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成为湖北实现农业强省梦的“实践者”之一。

  职业农民换“旧颜”

  保康县九路寨高山云雾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全新,2012年参加创业培训时,周胜照老师评价他:“学习特别主动,爱问问题、爱交朋友。”

  早在2006年,王全新就开始涉足茶业,在保康县九楼寨有五六百亩茶园基地,却一直没有自身品牌。2012年培训结束,他便开始着手产品设计,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公司,成功注册商标“茗珍苑”,自产自销。由老师跟踪指导营销、活动策划、宣传。

  现在,茶园年产一万多斤茶叶,他的品茶店面年营业额近300万元。下一步,他还将五千多只茶园鸡的规模扩大,并发展茶叶加工、茶场养猪等相关产业。

  襄阳职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矍宏杰说:“王全新是经过创业培训扩大产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据襄阳职院李保训副校长介绍,2008年起,生物工程学院共分9大专业、39个班次,共培训学员1801人。培训后,农民树立了全新的创业理念,企业发展、产业规模升级的就达到1016人。

  市场主体唱“新歌”

  在我省创业农民中,提起“阳光工程”几乎无人不晓。经过创业培训,我省已有大批农民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去年12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753个,其中大多数合作社领头人参加过创业培训。

  2013年,省委办公厅随机遴选450户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2%的学员成为了种养大户,11.52%成为农业专业合作社领办人,11.9%创立了农业企业。

  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家庭农场、返乡农民、合作社等“热词”涌现。据统计,我省农民创业行业重点是种养业,经营形式以家庭经营为主。荆州、十堰、黄冈、襄阳、宜昌等地农民,有19.92%的农民选择种植业,71.05%选择养殖业。在经营形式上,76.58%的农民选择和家人一同创业,11.52%的农民选择农合组织。

  目前,我省农民创业主体大多是有文化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不少大专院校毕业生也加入到农民创业的队伍中来,使得创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有的领办人创办了合作社、公司,有的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业的组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带动当地创业、就业。

  时代机遇造就“农业梦”

  时代在变,农民求变。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市场需要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这为农民创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省委办公厅组织专班对农业创业调研后表示,我省不同地域的农民,创业发展的方向应走不同的路。

  现代都市和休闲农业是农民家庭创业的重要选择之一。武汉城市圈创业农民应大力发展以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城市建设与环境美化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鄂西圈应走有鄂西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低碳农业,促进当地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在提供安全优质高端精细农副产品上下功夫,在开发科技示范、生态保育、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功能上出奇招,在提高外向度中树品牌、赢声誉、占市场。

  有一定基础的经济体或个人,创业的战场之一是现代集约农业。在江汉平原、大别山区、幕阜山区,创业农民应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当地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转变。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注重主要农产品的品种优化与效益提升,同时做大做强粮油、水禽、特色家禽、优质牛奶、小龙虾、优质水果、优质蜂产品、优质中药材、蚕茧、苎麻、花生等特色名牌产品。此外,农产品加工业创业、物流业也大有前景。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表示,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培养新型农业市场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湖北农业强省梦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