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邵阳日报
“老廖,麻烦你给我预留200株猕猴桃幼苗,我下午来取货。”5月21日上午,城步茅坪镇联龙村村民廖德光的手机响个不停,前来购苗的群众络绎不绝。廖德光乐呵呵地算起了丰收账:“10元钱一株,5万株猕猴桃幼苗可卖50万元。”这是该镇大力发展立体生态经济带来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该镇依托独特的资源与气候优势,大力推行“山上栽树、林下养禽、山脚建厂、田间种菜”立体生态经济模式。该镇邀请县林业、农业部门专家举办笋竹林经营技术培训班,发动720多户群众开发高效笋竹示范林2400多亩,并大力发展猕猴桃、罗汉果、葡萄、石榴种植。村民廖德光将省农科院培育的猕猴桃与本地野生猕猴桃嫁接,带领周边村民发展果大、味美、产量高的猕猴桃510亩,巨峰葡萄、软籽石榴730亩。 该镇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推行“果—禽—沼”、“果—禽—蔬”、“果—草—禽—蔬”等循环种养模式,在联龙、大古、桐龙等村的猕猴桃、石榴、板栗等经济林木下种植油菜、黑麦草等饲料作物,林下家禽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到5000多亩,年出栏土鸡、土鸭6万多羽,逐步形成了“规模养殖、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链条。 该镇严格遵照“规划先行、改善设施、优化环境、筑巢引凤”投资理念,加快完善茅坪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雪峰果业、科源生物等11家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的沿海加工企业,对笋子、猕猴桃、橘子、青蒿叶等原料进行精深加工,43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成功就业,生产出来的甜菊脂、青蒿素等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此外,该镇大力鼓励和引领广大菜农“抱团”致富,走出了一条“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道路,全力打造了200亩以上红茄基地6个、100亩莴笋基地3个、100亩白菜种植基地4个,“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加快形成,金塔、土桥、大塘、白竹山等村2100多农户实现由“土里刨食”向“山间淘金”的转变,并涌现出周爱梅、于明成等省、市级科技示范户11户。 目前,该镇已落实猕猴桃种植面积2100亩、红茄等高山有机蔬菜2690亩,完成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实现税收1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