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业 >
龙头企业带动 勉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添加时间:2015-08-14 08:38    来源:未知点击:

    仲夏走进勉县,一片片种植示范园区,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基地,一道道延伸在产业链上的别样风景,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近年来,该县坚持“四化同步兴产业,科技撬动谋转型,提质增效促增收”,着力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了提供有力支撑。
    “农”头引领 打造产业新优势
    扶持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引领农业产业化,是该县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中所唱的重头戏。
    在108国道北的程锦农业公司,鸡苗孵化—雏鸡育养—蛋鸡入舍—高端技术提供—产品销售—有机肥加工,整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在这个饲养蛋鸡16万只、日产蛋5吨的陕南最大蛋鸡养殖基地,鸡粪秸秆综合利用后每年还能加工4000多吨市场抢手的有机肥。不仅如此,公司还每年义务为养殖户孵化鸡苗,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辐射带动了周边一大批专业养鸡户。
    7月中旬,继魔芋产品成功出口芬兰、澳大利亚、韩国之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锦泰公司又将1600件魔芋食品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至此已累计实现外贸额150万元。“将来,要把这里建成国内最大的魔芋生产厂家,做全球最大的魔芋供应商。”公司负责人张富全信心满怀地说。
    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如今,在龙头的带动下,勉县的农业产业化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全县星罗棋布的大小涉农企业发展到258家,而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6家,以粮油、茶叶、魔芋、食用菌、中药材、以及畜禽养殖为主的农林水产品加工企业遍地开花。上半年,全县夏粮总产达3.2万吨、油菜高产创建公关片单产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36个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逾1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3.1%。
    扬长弥短 蓄积后劲凸特色
    勉县居汉江上游,十天、西汉、宝巴三条高速穿境而过,境内群山苍翠,碧水潺潺,资源丰富。
    如何依托区位和资源上的双重优势,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打造发展新优势?这些年,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一总量扩张到提质增效,从传统农业大县到现代农业强县,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艰辛的创业历程。
    县长郑清春说:“要把勉县的区位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必须扬长弥短扩产业,着眼长远蓄后劲,彻底打破小而全,实现农业特色资源区域化、板块化。”
    为此,针对“结构调整难、产业水平低”实际,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现代农业园区为方向,着力推进“四园四基地”建设;依托粮油、茶叶、魔芋等优势产业,组建产业联合体党委,扶持培育建兴、春光、锦泰、天元、清波等一批中省产业化龙头企业。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逾3亿多元,策划实施涉农项目70多个,粮食实现了从水稻输出到“品牌”大米加工质的飞跃,茶叶和魔芋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
    同时,以科技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先后申报中省市科技项目145项,为16家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申报项目50项,争取扶持扶助资金5300多万元,培育出一批“农”字号中省著名商标和品牌产品,10余项科技创新荣获农业部科技成果奖。
    科技助力 培育发展主力军
    “魔芋种子采挖时要晾晒,土壤叶面要消毒,地表要增温防草防湿。”
    “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种魔芋还有这么大学问!”7月14日,新街子镇栗子坝村田利军感叹地说:“我种的5亩地膜魔芋多亏有专家帮忙。”
    地处秦岭深山的栗子坝村今年发展核桃、茯苓、地膜魔芋1600多亩,年后不但有县镇农技干部经常上门组织培训送技术,针对魔芋出苗率低、“软腐病”多发的实际,定点帮扶的县扶贫办还邀请了专家老师,先后4次来基地现场为魔芋“会诊”。
    市场需要啥就种啥,农民种些啥就培训啥。今年,该县结合扶贫雨露计划,依托县镇农广校、职业技校,推行“农户点菜、政府配餐”的菜单式培训。上半年全县共举办“田间课堂”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80期次,培训农民2.8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通过持续强化产业技能培训,如今科技致富在该县不断深入人心,全县涌现出了“食用菌大王”、“种粮状元”、“茶专家”、“魔芋王”等一大批创业追梦的产业发展生力军。
    定军山下,汉江潮涌,大地生金。站在新起点上,勉县农业产业化正奋蹄疾驰,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后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