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处甘肃中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定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以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色白体圆、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而享有盛名。
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由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再到产业培育,直到打造“中国薯都”,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7年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目标以来,马铃薯产业按照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总体思路,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二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产业影响力由“中国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嬗变,功能效用由解决温饱跃升为支撑全市经济转型跨越的优势产业。2012年,全市播种马铃薯325.46万亩,总产量498万吨。全市马铃薯总产值达到78.5亿元。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种植基地优势已经形成,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全市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格局。201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19.84万亩。全市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早熟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薯和脱毒种薯、北部半干旱区高淀粉薯和优质菜用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近年来,市上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了马铃薯提升计划,全市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把马铃薯增产的着力点放到良种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大力推广黑色地膜全覆盖、小整薯坑种等10多项抗旱增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推进。2013年全市共推广黑色地膜栽培马铃薯129.35万亩;落实标准化生产基地263.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建立马铃薯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片带55个、182.55万亩;实施农业部高产创建基地22个、21.71万亩。同时,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7个,马铃薯订单化种植125.11万亩。
——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种薯产业进一步升级。全市紧紧围绕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加大优质品种推广力度,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脱毒种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更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种薯企业已达32家,2012年全市生产脱毒苗3.5亿株,原原种5.1亿粒;2013年建立原种基地5.23万亩,一、二级种基地134万亩,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全市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共选育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系)5个,引进适宜优质良种15个,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精深加工能力逐年扩大。全市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加大设备、工艺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全市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45万吨,产品由精淀粉发展到高档休闲食品、新型工业产品及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生物有机肥、水基性农药、车用燃气等产品。定西薯峰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圣大方舟公司已研发出变性淀粉新产品50多个。为了适应加工业发展的需求,市上成立了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定西为主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2012年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加工量达到14.41万吨。同时,全市已组建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
——市场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外销贮藏能力明显增强。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经农业部批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渭源会川、安定巉口、岷县梅川等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前四个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5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6个,有23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265个。初步形成了以6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以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通过运用“品牌+专列+团队精神”的营销手段,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定西马铃薯鲜薯及加工品以专列形式挺进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各大终端市场,鲜薯市场份额在50%—80%。2012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160万吨。全市加快贮藏设施建设,已建各类贮藏窖(库)93万眼(座),贮藏能力达320万吨。目前正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项目,仅此一项即能增加贮藏能力10万吨以上。
——循环园区建设起步良好,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市上抢抓机遇,在安定区规划建设了集生产、商贸、物流、加工、研发等为一体的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包括巉口工业区、西川种薯繁育区和南川物流区“一园三区”,总面积约13.92平方公里。产业园已于201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被初定为国家项目扶持园区,已有20家企业入驻发展。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产业软实力不断提升。全市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10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有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爱兰”“腾胜”“祥裕”3个马铃薯产品获得甘肃著名商标。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安定、渭源被农业部授予“马铃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特别在连续7年举办马铃薯产业经贸洽谈会的基础上,2008年—2012年连续五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国家级盛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定西马铃薯从良种扩繁、鲜薯营销和精深加工走向全国,引领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定西市连续四届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在北京和内蒙古举办的国际薯业博览会,2011、2012、2013连续三届展览会上被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展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
“十二五”时期,定西将大力推进“中国薯都”战略,在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按照“由量到质、由粗到精”的发展思路,以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为抓手,重点在种薯培育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求突破,不断扩大种薯产量,提高精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拓展马铃薯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力提升产业开发水平,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与良种供应中心、精深加工集群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期货交割与信息传播中心、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科技交流与研讨中心、会展贸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等“八个中心”,以此形成全国最大的集马铃薯制种、种植、加工、贸易及、产品研发为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航标。
——着力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选育、引进筛选马铃薯优质新品种(系)30个,年生产脱毒苗5亿株、原原种8亿粒;建设马铃薯脱毒原种扩繁基地7万亩,马铃薯脱毒一、二级良种和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达到150万亩。把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优质良种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
——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不断扩大标准化种植区域和范围,逐步完善提升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广全膜覆盖、黑膜覆盖等旱作高效栽培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250万亩以上,其中高产创建基地100万亩以上。
——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坚持实施工业强薯战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力争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稳定在45万吨以上,实际生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90%以上的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或一级品以上,50%以上的精淀粉转化为变性淀粉;全粉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高档休闲食品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主的新产品研发基地。
——着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高起点、高规格建设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力争建成集农产品与食品交易、冷链、配送、仓储、运输、监测检测、展示和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马铃薯现代物流批发市场,打造我国马铃薯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国家级平台。继续改扩建康家崖、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安定巉口、岷县梅川等大型农业部定点全国马铃薯重点批发市场,积极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推进安定、临洮、陇西马铃薯期货交割点建设和电子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等交易方式,新、扩建农村中型马铃薯市场80个、小型马铃薯专业市场500个,培育新增马铃薯购销流通组织5000个,把定西建成全国马铃薯现代物流及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
——着力提升贮藏能力。继续改造、新建各类贮藏设施,全面提升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全力实施好农业部、财政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力争全市马铃薯标准化贮藏能力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占正常年总产的60%以上,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鲜薯和种薯贮藏基地。
——着力突出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好“定西马铃薯”中国驰名商标及其他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打造“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商标注册步伐,大力推进包装标示上市,坚持品牌立薯,以一流的品牌促进发展。进一步加大原产地地理标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甘肃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认证、申报工作,创建从种薯、鲜薯生产到深加工产品的全国知名品牌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