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业 >
产业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添加时间:2013-06-09 13:43    来源:未知点击:

  本网讯  近年来,在帮扶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农业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每个县(市)确定1-2个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发展布局,然后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支持和培育壮大,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之路。
  为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农业部针对贫困地区实施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三峡库区百万吨柑橘产业工程规划》,初步形成了三峡库区优质柑橘产业带;通过实施《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开发规划》,
  在培育产业过程中,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倾斜帮扶政策。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农业部2012年共安排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业基本建设和中央财政资金274亿元,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加强良种扩繁。农业综合开发良种扩繁项目重点在贫困地区实施,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平均提高10%。三是配套推广实用技术。农业部为扶贫地区每个县级农技推广部门配备1辆科技直通车,加强田间地头的培训和指导。及时发放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普及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四是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目前已启动甘肃定西马铃薯市场、江西赣南脐橙市场建设,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活动,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特色农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贫困地区大多为山区,地处江河上游及源头地区,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十分重要。农业部坚持草畜平衡方针,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配合财政、发改部门每年投入约200亿元开展退牧还草、饲草基地和圈舍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每年投入30多亿元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消除农业废弃物污染,推动种养业健康循环发展。近年来共建设三峡库区农村户用沼气18.8万口,推广“猪-沼-果”,“果-茶-鸡”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133万亩,建设旱涝保收农田22万亩,发展庭院生态经济户2.1万户,有效促进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