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潮州和陶瓷结缘已有四千多年的时间。到唐代,潮州人已从制陶发展到制瓷,而且作为一种手工业经济经营起来,形成相当规模。
宋代的潮州陶瓷进入空前的繁盛阶段,潮州民间普遍采用龙窑和阶级窑烧制瓷器,窑身从二、三十米到近百米,每窑可烧制数万件瓷器,东郊笔架山更是出现全国少有的连亘2公里的“百窑村”。据《潮州志》记载,当时韩江两岸“沿江十里,烟火相望”。潮州因而有了“瓷都”之称。明清时期是潮州陶瓷业第二个兴盛期,潮州陶瓷基地从笔架山迁移到枫溪,枫溪成为新的“百窑村”,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陶瓷最灿烂的时期是在当代,在历史的浪潮及市场竞争面前,潮州陶瓷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庞大的产品门类。
工艺美术瓷
潮州工艺美术瓷继承优秀传统技法,融合现代气息和艺术,素有“白如玉,细如丝,声如磬”的美誉。陶瓷人物雕塑是潮州工艺美术瓷的一大门类。人物雕塑带有鲜明的潮州民间雕塑风格和明代以来潮州泥塑的特点,敢于夸张,巧于构思,概括凝炼,富于装饰意味。由于瓷胎质地细腻,釉料洁白晶莹,在表现阴柔之美的题材方面极具特色。
日用瓷
潮州的日用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窑炉设备,引用国内外高级原料,经过科学配制,达到瓷质细腻,表面光滑,透光性强的效果。这些风格独特、工艺清新典雅的产品,被誉为“餐桌上的艺术珍品”。
建筑陶瓷
位于潮州市西北部的古巷镇,这个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的半山区镇是中国卫生洁具主要产区,全镇共有卫生洁具企业400多家,日产卫生洁具10万件,年产量和销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潮州陶瓷的发展从原来的枫溪区辐射到全市,潮安县的凤塘镇、浮洋镇、龙湖镇,饶平县的九村镇、新丰镇、三饶镇、湘桥区的凤新街道都是广东省知名的陶瓷产区。2002年,全市陶瓷工业产值近100亿,陶瓷出口超过4亿美元。2003年,潮州陶瓷企业近6000家,从业人员15万人,陶瓷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和工艺化日用陶瓷的生产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