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江苏连云港:4亿多尾中国对虾三千万尾梭子蟹苗下海“救市”
添加时间:2013-07-05 09:45    来源:点击:

 

已完成4亿多尾中国对虾

和3000万尾梭子蟹苗种放流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和运行改变了海州湾原有的地形,导致水文特征发生改变,造成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发生更替和演变。其次,工程水域是众多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工程建设直接破坏或减少了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会直接导致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消失,进而影响到整个海州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修复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建设对我市渔业资源的损害,2013年度连云港市已完成4亿多尾中国对虾和3000万尾梭子蟹苗种的放流工作。后期还将开展海参、鲍鱼、魁蚶、黑鲷等海珍品的放流,这些放流的品种育苗技术成熟,经济价值高,是该市优势生产品种,预计总量将突破11亿尾。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是两条首要原则

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是两条首要原则。放流品种必须是在本海域自然生长,或者该品种是本海域的优势种或常见种,不会对其他种类带来伤害。

记者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与环境处了解到,连云港海域是黄海南北较为明显的生态分布线,岛礁类生物丰富是其显著特点,以真鲷、黑鲷、许氏平?、皱纹盘鲍、刺参为代表,中国对虾是江苏海域唯一的集中分布和产卵场。根据海州湾的特点并结合全市多年实施海洋增殖放流的实践和增殖效果跟踪评估,30万吨级航道生态修复项目突出中国对虾、黑鲷、三疣梭子蟹等资源为增殖放流种类。

“按照我们的测算,每投入1元钱,可以有10元钱的收益。”据介绍,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曾对我市主要渔港增殖效果进行调查。“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效果显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投入的资金计算,今年给渔民带来的收益将超过1亿元。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与环境处处长吴卫强说:“连续的增殖放流对水生生物数量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放流规模还十分有限,但放流后调查显示,中国对虾在放流前海区捕捞渔获中难以发现,经过增殖放流,渔获中时常可以捕到,且每年的捕获量呈增加趋势。”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生态修复项目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和修复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区建设、海藻场建设、沿岸碎波带护堤综合礁体建设、湿地修复、环境监理监测、巡航执法等综合修复管理措施,为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提高工程邻近海域海洋生物数量,改善生物群落结构,保障渔业生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