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养殖黄鳝者之所以养殖黄鳝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养殖黄鳝实践中,缺乏科学知识,盲目地干。人工养殖黄鳝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倾向性错误,主要有:
1、消毒用药过量:有些养殖黄鳝者为了“确保”消毒的质量,擅自加大用药量1倍或者几倍(有的甚至几十倍);还有些养殖黄鳝者,不是定期消毒用药,而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即施用所谓的放心药),结果造成黄鳝肝脏损害,黏液脱落或内组织出血等不治之症,使养殖黄鳝失败。
2、用盐水药浴鳝苗:目前似乎有这样一项被有些养殖黄鳝者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养殖黄鳝技术工作,这就是投苗前先用盐水对鳝苗进行药浴。不少养殖黄鳝者,因用盐水药浴过量,造成黄鳝黏液受损,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使黄鳝病魔缠身,久治不得痊愈。据实践,鳝苗在投放之前,不采用盐水药浴,完全没有问题。
3、用井水养殖黄鳝和利用井水为鳝池降温升温:井水,与自然界表层水体的温度呈逆差,且pH较高,不适宜养殖黄鳝,更不能用其来为鳝池降温和增温。用井水养殖黄鳝,时间一长,黄鳝就会产生慢性碱中毒症。表现症状为头乌出血,死后肛门红肿。至于用井水降温或升温更不可取,因为井水与自然界表层的水温一般要相差10℃以上,而黄鳝的抗温差能力只有±2℃左右。
4、利用房间、屋顶和地下池养殖黄鳝:采用房间、屋顶和地下池养殖黄鳝模式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取得成功。原因是缺乏日照、水体温差大和水体中细菌指数太高等等。
5、流水养殖黄鳝:黄鳝有一特性,就是喜静水,怕急流。采用流水养殖黄鳝,几乎使黄鳝不能嗅捕食物。如果在投喂食料时断流,其余的时间让池水流动,黄鳝也不能正常地生长。
6、盲目用药:有些养殖黄鳝者,见有黄鳝死亡就施药,他们不分析病情,不查明死鳝的原因,有药就施;还有些养殖黄鳝者,在施用化学渔药时,有的盲目偏用消毒药物,有的盲目的偏用驱虫药物,结果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7、设置食台:黄鳝靠嗅觉觅食,设置食台,实为弄巧成拙。
8、用大蒜素防病治病:防治黄鳝疾病的渔药和中草药甚多,效果也很好。如利用中草药的海蚌含珠、墨旱莲、地锦草、马鞭草、辣蓼、叶下珠、马齿苋和地米菜,对黄鳝的出血病、肠类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安全无毒、无嗅、无刺激,因此没必要选用大蒜素这种对黄鳝有浓烈刺激气味的药物,破坏黄鳝的正常觅食和生长。
9、盖膜养殖黄鳝:盖膜养殖黄鳝者无一成功。这是因为网箱上盖膜后,箱内温差太大的缘故。此法万不可取。如箱内水温短时间内没有多大的温差,在阳光的照射下,膜内的气温也会上升到45℃以上,黄鳝遇此高温,必死无疑。
10、依赖灯光诱食:这是一种懒惰的养殖方法。采用灯光为黄鳝诱食,不仅破坏了黄鳝喜阳怕光的天性,而且灯光引诱的食物根本谈不上为黄鳝解决饥饿,有时还会引诱许多烟雾虫,毒害黄鳝。
11、依赖商品食料养殖黄鳝:黄鳝天性喜好新鲜的动物食料,虽然商品食料在其严重饥饿时也吃,但其营养完全不能满足黄鳝生长的需求,加上许多商品食料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长期依赖商品食料养殖黄鳝,到头来不会有较好的收获。
12、人工制造洞穴:这是一项弄巧成拙的工作。因为黄鳝喜欢随自己的意识造穴打洞潜伏,寄栖于人工所造就洞穴中的黄鳝,容易发病。主要病症表现为烂皮、烂尾。实践证明,寄栖于人工洞穴中2个月后的黄鳝,易患难治的隐鞭虫病。
13、敌百虫拌食:因拌敌百虫投喂黄鳝而造成养殖黄鳝失败的人最多。因此,笔者认为最好不要使用敌百虫拌食投喂黄鳝。目前,全国各地医药公司有一种较安全的驱虫药叫阿苯达唑(肠虫清),只要用量准确,拌食投喂黄鳝后驱虫效果很好。据试验,阿苯达唑拌食投喂黄鳝不会出现毒死黄鳝的现象。
14、螺鳝混养:在螺鳝混养的围网范围内和拦网沟渠中,一旦黄鳝发病用药(特别是施用含氯类渔药),就会致使螺蛳死亡。此外,当水生植物生长茂密时,螺蛳也会因缺氧而死亡。养鳝池中如果出现了螺蛳死亡现象,其死螺的恶臭是无法清除的,最终是导致黄鳝张嘴而死。
15、在养殖黄鳝池内或网箱内移植莲藕、稗草、芋头、茭白草等有害植物:莲藕有香气浓烈之害;稗草有根须与黄鳝竞争洞穴之害;芋头有小毒危害;茭白草有浓荫之害。
16、在鳝池土层底部铺一层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毒害黄鳝。被毒死的黄鳝呈软体新鲜状。此外,农作物秸秆腐烂之后,易引发黄鳝烂皮症,且久治不得痊愈。
17、池底铺膜防逃建造黄鳝越冬池:在鳝池底部铺膜,阻隔了“地气”的上升与下降,隔绝了地温对鳝池温度的平衡调剂。采用此法,自然养殖黄鳝不会取得成功。
18、林荫下建池或在阴蔽较重的沟渠中套置网箱:常言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阴蔽较重的地方建池或套箱,阳光少,池内或箱内的水生植物不能正常地生长,水体中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喂养一段时间后,黄鳝易患“军团症”(即黄鳝拼命上爬)。也就是说,水体中的虫子、细菌、微生物会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大量繁衍,使得黄鳝无法生存。
19、运输黄鳝时过量使用抗生素:有些养殖黄鳝者在运输鳝苗时,在装运的容器中大量投放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借以防止黄鳝在运输途中产生发热症。结果运回的鳝苗投放于池中喂养一段时间后,大多数黄鳝怀卵不产,因而致使黄鳝怀卵不化,贫血、红皮,有些病状明显的黄鳝,还会在初秋时节死亡。
20、高地建池: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池或在高地水域中套置网箱养殖黄鳝,在每年的白露期间,90%的黄鳝会因患白露温差综合症而死亡。
21、在无病的网箱中放养蟾蜍:蟾蜍体内分泌出的一种物质叫蟾酥,有治疗黄鳝真菌性疾病的作用。在有真菌病症的鳝池或网箱内,短期放养一定数量的活蟾蜍,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但如果在无病的鳝池或网箱内长期放养蟾蜍,蟾蜍分泌出来的蟾酥,会影响黄鳝的正常觅食和生长。
22、盲目从外地引种:据调查,采用外国或地理环境不相同的外地黄鳝种苗,失败者在80%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运输、暂养时间过长,黄鳝对水土及地理气候环境不适应等等。
23、早期投食操之过急:一般来说,黄鳝种苗从投放之日起,3天后就可以投喂食料了。但是,只能少量地投喂,因鳝苗投放池中或箱内后,恢复正常的摄食旺期,还需在25~35天之后(黄鳝需要有一段时间恢复或轻或重受伤的身体,调理代谢机能和适应新的环境)。有些养殖黄鳝者误认为黄鳝前期觅食不旺是病症,胡乱施药,结果造成药害,致使黄鳝拒食。
24、随意翻动网箱内或鳝池内水生植物:黄鳝天性喜欢寂静。随意翻动鳝池内水生植物,会导致黄鳝厌食、拒食。特别是养殖中后期,随意翻动水生植物,会使黄鳝产卵困难或怀卵不产、怀卵不化。此外,经常翻动鳝池或网箱内水生植物,还会使黄鳝患环境综合症。有些养殖黄鳝者忽略了这一养殖黄鳝管理规程,结果失败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