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催产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工合成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鲤鱼脑下垂体(PG)、马来酸地欧酮(DOM),此外还有催产灵等。催产药物各自具备的不同特性,是确定催产不同品种亲鱼,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使用药物种类和剂量的依据。
HCG是由孕妇尿中提取的催产药物。它对促进卵母细胞的滤泡膜成熟作用大,在水温正常和偏高时作用显著。主要用于鲢鱼、鳙鱼的催产,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亲鱼800~10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HCG也广泛用于其他鱼类催产和配合其他催产药物协同催产。使用过量时副作用大。
LRH-A是由人工合成的多肽类催产药物,它几乎可用于所有鱼类催产,剂量范围较大,副作用较小。主要用于草鱼催产,其剂量每千克体重为3~5微克,雄鱼减半。
PG是从性成熟而尚未产卵的鲤鱼脑髓下闭5摘取获得,并经丙酮或无水酒精2次脱水、脱脂(每次8小时)制成的催产药物。它对促进卵母细胞的卵泡成熟作用大,在水温正常和偏低的条件下作用显著。PG几乎可用于所有鱼类催产,可单独或与其他催产药物配合使用,但来源有限,用于“四大家鱼”催产,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5毫克,雄鱼剂量减半。这种药物使用过量时,副作用大。
DOM是催产辅助药,一般不单独使用,与其他催产药配合可提高催产率。DOM在亲鱼性腺发育不十分好和水温较低的条件下可发挥良好作用;相反,则减少用量,或不用。用于“四大家鱼”催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亲鱼2~5毫克,雄鱼减半。
值得注意的是,凡利用一种药物能达到催产目的,或催产率很高的,就不用其他药配合;需要配合时,也应避免过多种药配合,一般1~2种即可。至于其他药物的特性和用量可参照厂家说明书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