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水体中,由于缺乏水草和受到鱼类摄食强大压力的影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难以长时间存在。所以底栖动物由能够钻埋于底泥中或鱼类难以充分取食的寡毛类环节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组成。
养鱼池中底栖动物生物量一般远低于浮游动物量,通常只有后者的1/5~1/3,有时不及1/20~1/10,只在某些低产鱼池中两者相近或底栖动物生物量高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底栖动物也是鱼类喜食的天然活饵料。其中软体动物的螺类、砚类、小蚌类是青鱼终生的天然饵料,鲤鱼同样也摄食部分小型的螺类、砚类。水生寡毛类的各种水蚯蚓、水生昆虫的摇蚊幼虫是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鱼类的鱼种或大鱼的良好天然饵料,其中各类水蚯蚓还是鲟科鱼类、鲶科鱼类鱼苗的良好开口活饵料。然而,它们中也有具危害的种类,如龙虱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对鱼苗和小规格鱼种危害很大,其他水生昆虫如蜻蜓幼虫、松藻虫等,有时数量也很大,多属杂食性,消耗氧气,也危害苗种,也属养鱼敌害。即使是螺类、砚类、蚌类,如果利用不好,在池塘中大量存在,滤食细小的浮游生物,使水质清瘦,影响鲢鱼、鳙鱼生长和消耗池水溶氧。有的还是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成为鱼病传播的帮凶。
为了合理利用底栖动物和抑制、杀灭有害种类,一般多采取主养或搭配青鱼、鲤鱼、鲫鱼,或者通过施放绿肥、粪肥,为摄食性鱼类鱼种培养底栖天然活饵料。对于有害种类,利用杀虫药杀灭,或用硫酸铜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