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方法有肥料培育法、豆浆培育法和混合培育法等。
1、肥料培育法:该法是利用绿肥、粪肥和微生物菌肥等有机肥料培植鱼苗的天然活饵料,供其摄食。
在鱼苗下塘之前4~5天,每亩水面投下野生蒿类、人工种植蚕豆等及其他绿色植物的茎叶等各类绿肥150~200千克,或畜粪、禽粪等粪肥100~150千克,或微生物菌肥1.5~2千克,作为基肥。
绿肥以条状均衡固定,堆放于池塘相对的两边水下,让其腐化分解,每隔2~3天翻动1次,促使肥水向池中间扩散。经7~10天捞出残渣。粪肥经发酵后加水全池泼洒。菌肥同样加水全池泼洒。
肥料施入后,经7~10天转化利用,肥度发生了变化,根据变化程度、天气情况和鱼的动态,或早或迟及时进行追肥。每次追肥量为基肥的1/3或1/2,做到量少、次多、经常化。必要时,补施少量化肥(氮肥和磷肥)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适当肥度(透明度35厘米左右)。
随着鱼体生长和食性转化,对于主养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的鱼池,在培育后期每天每亩水面补充投喂粉状人工精料2.5千克左右,并调湿以相对集中的条状定位投在水下坡滩上,以利鱼群摄食。
2、豆浆培育法:该法是在鱼苗清水下塘条件下,利用黄豆浆泼洒喂鱼。操作时,先将黄豆加水泡软,即在水温25℃左右时,加水浸泡5~7小时,然后每1.5千克黄豆带水一次性磨成25升豆浆;不可先磨成浓浆再加水泼洒,或磨好后久放不用,以免豆浆入水易于下沉,鱼苗难以取食。每天每亩用黄豆3~4千克,1周后增加到5~6千克。每天分上、下午两次磨浆泼洒。每养成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7~8千克。
鲢鱼苗活动范围较大,泼浆时应满塘泼洒,分布均匀;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苗沿池边活动较多,近岸边水区应均匀地适当多泼,使每种鱼苗都能吃到食物,生长正常,规格整齐。鱼苗经约10天培育,鱼体长大,豆浆和天然饵料难以满足要求,特别是草鱼、鲤鱼等摄食鱼类,在培育后期需要增加粉状人工精料,每天每亩水面2.5千克左右,并调湿以条状,相对集中地投于水下坡滩上,以利鱼群摄食。
3、混合培育法:该法是以上两法的结合方式,即在鱼苗下塘前4~5天,每亩水面施有机肥200千克左右作为基肥,然后鱼苗肥水下塘。当鱼苗下塘后,每天用豆浆培育法用量的一半,泼豆浆1次,后期增加粉状人工精料投坡滩喂养。当水质转瘦时,进行适当追肥,保持水质肥度,使鱼苗正常生长。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肥料培育法调控水质要求高,培育成本低;豆浆培育法喂养技术高,成本高,成活率高;混合培育法介于两者之间。生产上一般多采用混合法培育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