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添加时间:2008-11-10 15:10    来源:点击:

   每年5~9月是鱼病易发季节,各种细菌、寄生虫、鱼体损伤、环境因素等都会导致鱼病发生。一旦发病通常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因而提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主动,认真防治。


   1、重视无病先防
(1)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饵施肥,注意调节水质,防止缺氧浮头,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定期改良水质:每隔10~15天,换水15~20厘米;每20天每亩用15~2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3)适当药物预防:每年4~9月间,每隔30~40天,用1ppm漂白粉或0.2ppm敌百虫、或0.7ppm硫酸铜泼洒一次;每20天每亩用20~30公斤生石灰泼洒一次,以防疫病。


   2、坚持“三消四定”
(1)“三消”指池塘、鱼种、食场消毒。池塘在冬春干塘、清理、整修、挖除浮泥,让阳光曝晒数天,放鱼前7~10天每亩用生石灰150~180公斤(干塘用量减半)清塘消毒;鱼种入塘前用3~4%盐水,或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或15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食场或饵料台每15~20天用漂白粉挂篓、或用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消毒。


(2)“四定”指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饵料,要设饵料台、三角草架喂料;饵料要鲜嫩适口,保证质量,不喂枯草、病草和霉变饵料;投饵量一般5月以前投15%、6~9月70%、10月以后15%。日投量以当天吃完为度。


   3、鱼病主要征兆
(1)食欲不振鱼食量骤减,吃吃停停,食时延长,常有余料,受惊时缓慢离开,迟迟不再来吃。


(2)行动异常受到惊扰,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池边浮游。有的鱼体发黑,更不集群。有的狂游乱窜,打转挣扎,突然死亡。


   4、鱼病诊断方法
(1)现场调查:主要调查病鱼种类、数量,了解水源有无污染。再从清理食场、排除污水、灌注新水着手,提出初步防治方案。


(2)肉眼检查:捞起将死的病鱼,先查体表、头部、口腔、鳍条等处有无充血、腐烂、肿胀、及肉眼能见的寄生虫;后剪去鳃盖检查鳃的颜色、溃烂、粘液、污泥、及大型寄生虫;再剖开鱼腹检查有无腹水、寄生虫、及白色孢囊;然后剪开肠道检查有否充血、溃疡、及寄生虫;最后将检查结果,与管理记录作认真分析,提出实际防治方案。


(3)压片镜检:取病鱼的粘液、器官、肉食物压成薄片用显微镜作进一步检查,最后提出有效防治方案。
   5、常见鱼病防治
    常见鱼病有细菌性、寄生虫、病毒性三类十几种。具体防治提倡使用生石灰,可以灭菌、改良水质、价格便宜,简便易用。此外,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磺胺类药、以及中草药等也常用。关键是对症下药,才更有效。


(1)细菌性鱼病的防治。①烂鳃病: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40~50公斤、或用1~1.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②肠炎病: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2~6天用量减半)制药饵投喂、或每天一次用蒜头1~1.5公斤制药饵投喂,连3~6天。③赤皮病: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磺胺嘧啶或磺胺嘧唑5克(2~6天用量成半)制药饵投喂、或用2~4ppm五倍子全池泼洒。④水霉病:用3~5%盐水浸洗3~5分钟。


(2)寄生虫鱼病的防治。①中华鳋病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②锚头鳋病0.3~0.5ppm晶体敌百虫遍洒,连洒二次,间隔7~15天。


(3)病毒性鱼病的防治:如出血病。每年7~9月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40公斤遍洒,或用0.7ppm硫酸铜遍洒、或用免疫法,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