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添加时间:2008-10-23 10:01    来源:点击:

    1、稻田选择。应选水源充足、不干不涝、土质松软的沙壤土为养泥鳅稻田。种植的水稻也应是矮秆、抗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的面积不受限制。


    2、修建防逃设施。用于养泥鳅的稻田,应加固加高田埂,使田埂高40~50厘米,田埂内侧最好铺设塑料布、玻璃瓦或网片等,防止泥鳅外逃和野杂鱼进入,稻田内应挖“十”或“井”字形沟,沟深30~50厘米,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3、泥鳅苗放养。放苗前必须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殖饵料生物。方法是在沟中用干燥或新鲜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铺10~15厘米厚,再盖上一层泥土。鳅苗可以人工培育,也可从天然或养殖水域零星捕捞收集,但放养规格大小应基本一致。一般每亩稻田放养规格为2.5克/尾的小泥鳅6~12公斤。如果是不投饵的粗放管理,放养量应相应减少。


    4、投饵施肥。泥鳅主要捕食浮游生物。由于投放密度较大,故应投喂豆浆、米糠、麸皮、蚯蚓、蝇蛆或人工配合饲料。每天上午8~10点,下午3~4点各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左右。稻田中应设立投饵点,以便观察泥鳅取食情况,减少饵料浪费。施用应施发酵后的有机肥,坚持少量多次。


    5、病害防治。放苗前10天,每公顷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田遍洒消毒,同时泥鳅苗在下困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以防把病菌带入田中,在养殖过程中应每隔20~30天用1克/立方厘米漂白粉溶液遍洒一次。
此外,如果施用化肥,一定要控制化肥用量。化肥主要是尿素,用量2.5~3公斤/亩。如果水稻发病必须用药时,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以免对泥鳅造成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