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幼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从孵化器出来之后进入新的环境,有的还经过长途运输过程,故在下塘前要注意如下事项。
1、检查水中是否存敌害存在:尽管鱼池经过了清塘消毒,还有多种途径可能生长或混入敌害。为此,需用被条网扭空网检查清理。
2、严格掌握入池鱼苗标准 当孵化器内鱼苗腰点(鳔)大部已经显现,肉眼清晰可见,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清淡,游动活泼,在鱼盘内能逆水游动,去水后能在盘中弯体摆动,这样的鱼苗下塘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基础。嫩苗则低于上列标准,老苗则身体消瘦、发黑,游动性差。这样的苗下塘成活率低,甚至为零。
3、注意鱼苗下塘水质:清水下塘时,水质清新或有一定肥度;肥水下塘则需通过施肥,使水呈茶褐色或绿褐色,透明度30~35厘米为鱼苗较佳下塘水质。如果水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或砖红色(枝角类优势)透明度大或乳白色(桡足类占优势)都不宣让鱼苗下塘。
4、注意鱼苗下塘温差:鱼苗孵化池与培育池往往处在不同水体,甚至相隔异地,易于形成温差,特别是在晴天气温较高条件下,会形成较大温差。一般要求水体温差不超过±3℃。一旦出现 较大温差(±5℃手能感受到)需搅动上下水层消减温差,缓缓放入鱼苗;或将有温差的池水相混以消减温差,缓缓入池,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避免突然入池。
5、注意天气变化:正常天气,鱼苗入池安全;春复之交常发生闷热天,气压低、雷暴雨前后鱼苗不宜入池,否则会明盟降低成活率,甚至全部死亡;长期阴雨、水温低时鱼苗人池成活率不高。
6、掌握鱼苗下塘时刻:一般上午9~10时池塘水温和溶氧处于上升趋势,鱼苗下塘安全;下午水温较高,易于形成温差,危险性较大。
7、掌握鱼苗下塘方位: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大,鱼池常有风浪,应选择鱼池上风向方位入池,以便鱼苗随风游开。否则,下风向方位风浪大,鱼苗游动能力不足而密集挤撞,容易造成损伤和死亡。